需要明确反映人物关系和环境关系以及人物和环境的关系时,重要;表现人物内心、状态化时,不重要。
一、 景和总的角度:看景后,才有轴线问题。为了保持空间完整所规定的全景拍摄角度——总角度(大致的拍摄方向); 演员的调度问题;
二、 轴线的基本定义:是镜头转换中制约摄影机视角变换范围的界限; 1、运动轴线:由被摄物的运动方向所形成的轴线,有时视线也能形成方向轴线; 2、关系轴线:由被摄对象的关系和视线所形成的轴线;关系→是矛盾→在电影中是戏剧化冲突; 单个演员与他所观察事物之间也能形成关系轴线;
三、 关系轴线的三角原理:
1、(总机位)2、3、4、5、6、7、8、9号机位;见图(1)
四、 多人场面的轴线关系:1、把多个人看成两个人,找到矛盾的双方;2、找出主要人物确定轴线,拉成一条看;主要人物不是在最左就是在最右;法庭戏; 3、两条轴线的混交时关键要找到公共轴线;公共轴线— 一个机位在两个轴线上都有意义;见图(2) 从B与C关系到A与B关系时,通过一个视线过渡;机位由②→③,才过渡自然,其中演员头部方向非常重要;②号机位即特殊机位;
五、 运动场面的轴线的运动方向:
运动轴线有演员的运动方向而决定;1、摄影机应保持在运动方向的一侧;2、追赶和相聚要保持画面方向的一致;3、出入画;4、正方向和反方向;左→右— 正运动;右→左— 反运动; 画面的偏左效应;5、方向轴线和关系轴线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方向轴线重于关系轴线,在于两者谁更重要。见图(3) 表现越轴时,原视点在超越过程中,会造成画面相反;方向相反,因此必须越轴;
l 片例赏析:
《FARGO》分赃段落;带门的镜头,带跳轴,暗示关系;失控的主题,非传统意义上的警匪片;绑架段落,开始正面正反打,纵深跑、不太强调运动、画面稳定、电话加强紧张气氛;见图(4) 两次处理不同;前者是为强调其戏剧性,在叙事;后者是状态式的;前者有危机感,后者无,主体有一定延伸距离;
《紫色》1、内心冲突视觉化,视觉化过程以戏剧性为基础;2、剃须段落:开头的装饰感,两极镜头段落— 预兆。 4个状态性镜头、渲染;马车到了的概念— 2个镜头,戏剧性揭示;连续剪辑固定镜头重复— 凝固; 特殊效果;首尾相接的结束镜头+状态性镜头— 摇(2个)3、拿衣服段落:3次重复,两者关系、熟识;风格情趣由笑到失落;女方主动性愈加强烈; 第二次重心已偏移,第三次完全无时间;
《远离海岸》93级毕业作品 <Far Off Shore>放花,生活状态的延续,比花败落还要悲观;纵深的缺陷,特写过长;从光影侧面体现,状态要形成节奏、精练、影调、不和谐;生活情趣,个性表露;主观:剧中人→视点相互转换;同机位跳切、画面单纯、简单;生活状态营造— 摇、跑步,地方状态体现;理性的音乐、片头故事性降低,状态感加强;
Apr.24th, 2000
第十讲 轴线二
一、 轴线的超越:环境的舞台化倾向,战线完整的空间;
l 方法:
1、通过演员的调度;2、演员过画面的中心线;3、摄影机移动过轴;4、利用两个轴线自然过轴;
5、利用中性镜头过轴— 镜头不具方向感;A.空镜头,多用于对话场面;B.直拍、骑轴、骑在轴线上过轴;
6、反打— 方向感非常淡漠;要求机位近乎正、正侧、视线角度淡漠。见图(5) A跳到C是假反打,D和E的跳跃是真反打; 特点:①D、E跳跃一定是双人镜头,否则不成立;A、C跳跃一定不是双人镜头;②说话者永远在画面的一边,跳轴时谁说话给谁镜头时;
7、无轴处理;很少带环境,人物的位置关系很模糊。
二、 关于轴线的几个问题:
1、轴线和人物的关系:A.只有关系才能产生轴线,人与被观察事物间也能产生轴线;B.因为轴线是关系产生的,所以轴线的出现也能暗示人物关系。
l 《喋血双雄》段落、搜索— 叙事性概念;但本段非叙事,而是吴宇森段落,西方是连续动作;所以本段落是状态,动作未发展,被打断。人物在状态中,所以用跳切、跳轴,强烈技巧手段,形成状态感。西方— 虚,东方— 实;
2、关系轴线是一次性的两个人的越轴、不全造成方向上的混乱。三个以上的多次的越轴才会造成关系的混乱。
3、关系轴线与方向轴线的转变;关系→方向,小范围→更大的范围;镜头矛盾解决;
4、东方电影视听语言对轴线的破坏(真正东方电影是不具轴线这个概念的);
A.人物关系置于一个全景之中,镜头组接关系上不去表现人物关系,表现的是完整的时间流程。《悲情城市》结婚段落,也是一个把叙事变成状态的段落。
B.日本电影中人物坐法不构成镜头关系。《东京物语》人物视线交流形成关系,所以《东京物语》不具轴线关系。与东方无人权有关系,有主次,无人权,人与人不沟通。
l 《会见乔·布莱克》段落,分手的变化。多一种视点,形成一种紧迫感,变焦的运用。
l 《喋血双雄》的段落,连续对峙;段落二,同机位顺跳,运动的连续性,一气呵成。表现段落,单一手法的绝对使用,人权对打;
l 《唐伯虎点秋香》对打段落,两个动作可以看清,状态与叙事镜头各占比例。
May.15th, 2000
第十一讲 常规叙事性剪辑
一、 剪辑工作的实质:
导演视听构思的最后完成。剪辑是一种再创作。剪辑的基本→编剧→拍摄;感受:最初想象的东西的理性分析→由经验而来,最重要的是什么?(理性分析)场地、光线、表演;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操作的舍取上,遵从最早的理性分析(只抓最重要的部分);理性分析的结果是支撑影片最终效果的决定因素;剪辑过程:是一个几乎完全从新创作的过程。
l 最好的剪辑状态:在素材成熟在胸的基础上,基本不再去看剧本和预先设计。
l 最好的剪辑手法往往来源与编剧的时候——某一两个点,在此一两个点上,不能过多寄希望与剪接;
二、 剪辑工作的内容:
1、镜头的连接:把大多数能用的素材保留,供导演选择,只要能完成剧本就可以——粗剪(10~11本);
A.一般该工作由剪辑和场记完成;
B.一般该工作只适用剧本中的逻辑叙事段落;线性:必须一步到位。好片子是修、是改出的,而不是剪接出来的,也不是剪辑出来的。
2、结构的安排和长度的调整;压缩长度,修改的必要;原则:
A.拍得好的镜头保留,不好的一刀剪掉,甚至可不顾及叙事的完整。好的标准:具体的影像、表演等局部故事不清楚可原谅,不能原谅的是没有一个美丽的画面。
B.必须要下狠心,剪掉不好的镜头和场景。三种:①很费劲拍出来的镜头;②出彩、但与整个影片风格有悖;③外来压迫。
C.如果粗剪的骗子超长的部分低于原剧本规定10%,则只需要进行每个镜头和局部段落的修改;如果相反,则必须删戏;
D.拿镜头中间的长度;
3、声音关系的处理:多考虑;方法:在粗剪后,从声音方面想象一下影片,看是否有什么画面可用声音代替,分析属于叙事,还是状态;叙事——声音代替,状态不要;
三、 剪辑工作的基本要求:1、逻辑性(内在的)清晰,剧本提供;“因为、虽然、但是、不过、而是”会讲故事、讲得清楚;; 2、运动性的流畅,让剪接点消失;精确的设计、镜头的感觉,多拍;
四、 剪辑的基本方法:连续与平行;连续:一个视觉主体的多个镜头,连续构成;寻找、发现…镜头的连续、段落的连续; 现代电影的特征:①大部分连续镜头、剪辑段落→调度复杂的长镜头;②大部分的连续剪辑镜头→平行;平行:更换视觉主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规律:①找到两个视觉主体,段落分为两个方面,两个线索、叙事式的;②叙述是在两个动作交替中完成,两者之间要有一定的平和;③平行段落一定要变化;④交叉剪辑平行的发展,戏剧性强;
片例:《沉默的羔羊》经典平行剪辑、连续段落;景别手法与主观镜头;
May.22th, 2000
第十二讲 常规表现性剪辑
表现心理、渲染情绪、叙事作为前提
一、 心理式剪辑:
1、主观镜头:不是为组接叙事,而是为还原人心理感觉,剧中人,视点主观。
l 限制:
A.主观镜头前后有交代镜头,必须是中景以上、近特,还要有一个前推的运动。
B.拍摄角度按人物视轴、视线直拍,不能带观察者身体任何一部分;
l 局限性;
A.一个段落中,主观镜头只有一个,中间不能跳切,视觉形象比较贫乏;
B.模仿人物的视线有晕眩感; 模式前有一个交代镜头→主观→交代(或省略一个交代)
片例:视点主观镜头《巴顿·芬克》;剧中、主观视点《FARGO》
2、闪回:表现人物心理,在时态上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未来,也可以是超现实的。
l 与倒叙的区别:把过去的事情讲出来,是一个段落;闪回是人的心理依据、片段、无逻辑的、闪电的节奏,用闪回代替倒叙。《第六感》过去式的闪回;《劳拉快跑》未来式的闪回、模式化故事;
二、 情绪式的剪辑:不以叙事为依据,以剧中人物、导演或观众为依据进行的剪辑;故事讲清楚,情绪化的东西提出来渲染;大量情绪式剪辑,需创造一定的节奏和速度;
1、空镜头的使用,《Lola Run Lola》;
2、省略和重复,《三步杀人曲》省略;
3、情绪的动作,分切长镜头、情绪色彩、外化——人物动作、镜头动作,《死去的母亲》《FARGO》
4、色块:冰、雪、冷;
三、 视听冲击:
杂耍蒙太奇:意义上无关,有冲击力的画面,结合在一起,不断有新的信息出现;两极镜头:景别差异相当大的镜头,大特写加大远景;
《死去的母亲》的开场;固定镜头:几个构成简单,纯粹化的镜头组合
《远离海岸》;特技“现代多种科技手段,抽桢、升格、降格等,
《劳拉快跑》片头;表现性剪辑的基本特征:不流畅、但不能跳跃,顺畅针对与逻辑叙事,戏剧上还有视觉意义→创作;形式与内容: 叙事与状态相分离;
l 方刚亮剪辑作业:《艳阳天》重点是重复和省略;5个跳切、特长镜、同机位跳切;舒服、声音的把握。
June.5th, 2000
第十三讲 跳切
一、 概念:无逻辑连续切换;
1、 连续动作;2、有情绪逻辑;A. 转场手段,平淡的切入;B. 时间连续段落里缺少一段;C.夸张剪辑点;
二、 特吕弗:记实性、拖沓剪掉中间过渡,剪辑点
三、 安东尼奥尼:心理式运动,不含太多省略时空意义,纯粹心理,把“推”变成“切”
四、 戈达尔:在叙事段落跳切,“破坏美学”夸张跳切;叙事的跳切— 破坏叙事中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表现手段;
l 跳切的种类:
1、 同机位跳切:(同景别、不同景别)A. 画面要简单,单纯;画面内动作足够大,省略时间;B. 焦距的问题。
2、 不同机位的跳切:比较少见。
3、 动作跳切,相同相似的动作才能跳切;A. 动作是摄影机;《疾走罗拉》;B. 动作是人物;
l 跳切的实质:省略时空,省略时间——常规,时间——同机位顺跳;跳切是一种诗化手段,电影视听手段诗化的方法。
五、颠倒切:《巫山云雨》;Madonna的MTV;
l 剪辑点:以画格计算的
1、 连续的动作剪辑点:动中剪辑;(三分之一后剪)动后剪辑;(动作后三格剪)
2、 关于平行动作的剪辑:A. 只把高峰值留在画面内;或不要高峰值,一个镜头内部统一;B. 被摄物、摄影机,方向有的可说,不是相同就是相反;
l 长度概念:
1、 后留三格,动作才能停下来;2、一尺16格(35mm)是一个停顿;3、三尺在Video上是一个长停顿;4、一至二格有短暂、延续的作用;
必要的补充:
1、之所以原创,是因为每个人笔记不同,我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记得笔记,不代表全部课堂内容;
2、内容都是为02年考研所准备,有一定时间观念,希望如果大家在今后的讨论中,对笔记中老师的个别观点能用辨证、历史发展的态度对待;
3、所有转载,希望著名fours616原创及转载(贴)出处,以示对作者、老师本人的尊重,并避免陷入不必要的争论。
4、本贴内容希望仅用于非商业的学习参考,必要其他用途时,希望能告知作者本人。
fours616
0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