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6-24
说实话,当年听了张东刚的影片分析心里很不以为然,但又挑不出什么具体毛病,可能是自己心里已经确定怎么来写应试的文章了吧,所以当时也就是一听,主要是听他对视听语言的分析很多还是很到位的。
我的总结是纯粹建立在考外国电影史方向,或者电影史方向吧,只是比较使用这个方向、专业的思维,但是只是一面之辞,一面之辞,太多毛病需要大家一起来丰富。
最后,因为是应试考试,有一定的规律,也是因为是应试考试,要胜出就不能循规蹈矩,不能把某某观点奉为圣经供着,简言,批判继承。
影 片 分 析 写 作 思 路 (外国电影史方向)
◇ 注意与电影史专业结合部分:
1、影片创作背景;
2、相关文化、艺术现象;
3、同时代电影历史背景。
◇ 文章基本结构:
一、影片的实质:阐明电影化(非文学化)的主题
二、内容分析:
1、感情主题分析——矛盾的提出、解决;镜头语言的表现方式。
2、人物行为/性格分析——与主题结合、说明作者观点;细节阐述,如道具在影片中的作用。
3、人物事件的主要转折与变化——结合影片音乐的引导作用。
4、人物的命运——原因分析。
5、其他——如片头、片尾处理,影片剪辑等整体风格。
三、导演介绍或对影片提出一定的批评。
◇ 注意要点:
空间观点,影片结构,时空关系,影像影调,声音和剪辑。
◇ 相关词:
单镜头、纵深空间、跳轴、质感、人物形象视觉化、电影化语言、经典段落分析、剧作结构。
救赎、颠覆、错位、异化、节制。
(完)
具体操作指南:
1、只是提纲,提供思路和思考的视点。我当初考试就是记住了上面的提纲,草稿纸发下来就默写在上面,然后把草稿纸正反面划分不同的区域,一个区域一个角度或视点(如细节方面、影片背景方面),其中一大块儿要留出来做场景记录,具体什么作用,自己做过就知道了。
2、影片开始,在草稿纸上做笔记,这因人而异,只要看到、听到你认为下面写作要用的就赶紧记在草稿纸的相关区域。总之,这个笔记过程是文章的关键,文章的思路的形成就在影片的放映过程中,抓取一切有用的视听因素,但要抓那些适合文字来表现的,不然会很费力不讨好。放映的过程中,不要投入故事,避免忘记笔记,这需要一个训练过程,在家不行就拿一个你最着迷的大片,把电视机倒过来数镜头和场景,有那么一两次就习惯了。
当然牛人看片子不用做笔记也有。我当时身边两位,片子放完了,纸上空空,咱也不知道人家能拿多少分。
3、影片放完,按道理你的文章在心里已经写完了,在各个区域里你会发现几个区域记的东西很全面、丰富,基本文章就是这几块构成,只是怎样串连的问题。电影史方面,只要看片量够,基本应该是看过的影片,如前两年《piano》和《the windtalker》谁要是考前没看过,就该打pp,本就不是生僻的影片嘛。对于看过的影片,他的相关资料要自己尽可能的熟,影片分析与电影史的结合,关键就是不能把一部电影孤立的看,也就是不能形而上。要把一部影片放到不同的坐标体系中来对待,考察它自己所处坐标的意义。这部分不能太多,不能喧宾夺主,毕竟这不能让老师看到你能读懂电影,这只是说明你能和专业结合。
4、不着急动手写,再根据区域列一个简单的文章提纲,然后把区域编号和文章提纲结合,动手写就别再停了,注意想用的东西不要落掉。绝对不要幻想打草稿,结果会是灾难性的。
5、可能考前还是要练一两篇吧,但我是考前是真没练过,估计练多了,写的时候也没新鲜感了。关于提纲我不适合写的再详细,因为只是一家之言,没什么权威性,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理解写出自己的文章,只是方法到是可以借鉴一部分的。
大家畅所欲言吧!
必要的补充:
1、之所以原创,是因为每个人笔记不同,我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记得笔记,不代表全部课堂内容;
2、内容都是为02年考研所准备,有一定时间观念,希望如果大家在今后的讨论中,对笔记中老师的个别观点能用辨证、历史发展的态度对待;
3、所有转载,希望著名fours616原创及转载(贴)出处,以示对作者、老师本人的尊重,并避免陷入不必要的争论。
4、本贴内容希望仅用于非商业的学习参考,必要其他用途时,希望能告知作者本人。
fours616
03/06/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