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攀登《访书法家沙孟海》(原载于《杭州日报》)

标签:
转载 |
攀登《访书法家沙孟海》
(原载于《杭州日报》)
蔡暄民
http://s4/small/72c1cb6fg9e0ba1a03f73&690
病房的门虚掩着,我轻手轻脚的来到沙老的床边。先生伏在床上不停地写着,洁白的床褥上摊满稿子,竟没有发现我已来到他的身边。
我望着老人稀疏的白发,心头涌上一阵难以抑制的激动。
谁能想到,这就是八十五高龄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谁能相信,这样孜孜不倦工作的老人,竟是一个刚动过大手术的病人呢?
少顷,沙老发现了我,丢下笔,笑着让坐。
“沙老又有新作了?”我惊喜地问。
“不是”先生笑着戴上眼镜,“是应老家妇联之约,写一点回忆母亲的文章。”
“先生的‘两史’已经写完了吧?”我想起这几年沙老潜心著述的《中国美术史图录》和《中国书法史图录》便问道。
“没呢!”先生遗憾地摇了摇头,“图版还没找齐,找资料难哪。”
“让助手帮您找罢。”
“这得自己跑。”先生认真地说,过了一会儿又叹了口气“多跑点路倒没啥,只是找资料难哩!”
“听说另有一家出版社想出您那本书,而且愿意提供一切方便。”
“是啊!”他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眼眶,“可我不能图省力同时答应两家出版社啊。”
沙老做学问的认真和做人的认真都是向来为人称颂的。我只得劝慰他:“慢慢来吧,身体要紧。”
先生看了我一眼,摇摇头:“我已经八十出头的人了,怎么还能慢慢来呢?每次,我给日本留学生讲课,心理总感到愧疚和紧迫。你知道吗?迄今为止有关书法方面较完整、全面的参考书籍却是日本出的。书法的源流是在中国,而研究它的工作反让人家跑到前头去了,怎么不着急呢?”
我的心颤动了。先生是想让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快些跃上世界之巅啊!先生是想尽快地出版《中国书法史图录》和《中国美术史图录》,以填补书法、美术史论的一大空白,对祖国的书法、美术事业作出贡献啊!
这时,门被轻轻地推开了,原来又是求字者,先生的脸上掠过了一丝难以觉察的苦笑。
沙老并不是那种悭吝的人,以前,对所求者,常慨然应诺。先生的墨迹早已遍布海内外,祖国众多的名胜建筑都有他的题额,各个省的博物馆早将先生的墨迹列为藏品。新加坡著名的佛教胜地万缘寺,也有先生提的横匾,日本书法家更是把先生片纸只字奉为珍宝。只是近几年,求字者日增,而老人体力日衰,实在难以一一满足。记得大年初一的一天,上门者竟达五十一批。难怪先生感叹:“来客皆债主!”
真是门一响,心悬荡。《羊城晚报》曾专门撰文为先生呼吁:为了老人的健康,饶了他吧!
沙老的时间实在是太宝贵了,我起身告辞,带上病房的门。我默默地祝愿先生长寿,也恳切地希望:为让先生能早日完成他的著述,求字者饶了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