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菲特认为最伟大的投资著作转载3:读书笔记

(2010-07-26 20:33:03)
标签:

股票

分类: 转载关于巴菲特的文章

巴菲特认为最伟大的投资著作转载3:读书笔记
格雷厄姆著《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目前最好最完整的中译本是台版《智慧型股票投资人》,俞濟群譯,台湾寰宇出版,淘宝上有代购。

《聪明的投资人》读书笔记

                                                 LEWIE 2010-3-8

 

1、  由于本书的诉求对象并非投机客,因此它不适合于那些在市场中从事短线交易的人。大多数的这类人,根据图形或其他主要为机械式的方法来决定买、卖的适当时机。这类所谓的“技术面方法”几乎都引用了一项原则,即某只股票或行情已经上扬,所以应该买进;某只股票或行情已经下跌,所以应该卖出。这完全违反了健全的商业常识,而且极不可能以此方式在华尔街获得一贯的成功。根据我们在股票市场超过50年的经验与观察,我们不曾见过任何人依此“顺势”的方式获得一贯或持续的成功。我们毫不犹豫地提出一项论点,这种投资方式的错误程度就如同其普及程度一般。

 

2、  1969-1970年间,市场跌幅足以扫清过去20年来所孕育的一种幻觉:即人们随时都可以依任何价格买进主要普通股,而这种投资行为不仅最后必然获利,且任何亏损也会因为行情创新高而获得回补。这种观点实在过度乐观,以至于无法成真。股票市场终于“回归常态”,投机客与投资者的持股价值又必须面临显著而漫长的下跌与上涨。

 

3、通过航空业和IBM的案例,我们可以为读者归纳两项教训:A、某个产业明显的实质成

长展望,未必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明显的获利;B、投资专家并没有可靠的方法,在最具

有潜力的产业内,选择并投入最具有潜力的企业。

 

4、  我们可以这么说,在某些价位,它们显得便宜而应该买进,在另一些价位,则甚为昂贵

而应该卖出。评估所支付的价格与所获得的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投资行为中极为珍

贵的特质。在许多年前,我们曾经在一本妇女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建议读者,购买股票应

该像在购买杂货时的态度,而不可模仿购买香水时的态度。在股票市场,过去几年里(与

以往许多类似的情况)真正的严重损失,源于购买者忘了询问“多少钱?”

 

5、  在多数时候,投资者必须体认持有股票存在着“投机成分”。投资者的任务是将此投机成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且在财务上与心理上准备因应长期或短期的不利变动。

 

6、  我们知道,不论是多、空行情,股票走势总会过度延伸,大盘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而且随时都有某些个股呈现这种现象。

 

7、  在本书中,我们将列举无数的(过去)范例,说明价值与价格的背离。照此理论,任何有智慧的人,只要有良好的数字观念,便可以在华尔街任意悠游,从其他人的愚蠢行为中牟利。看起来似乎如此,实际上却未如此简单。购买乏人问津而且价格低估的股票来牟利,通常是对耐心的一项严厉考验。放空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价格高估的股票,不仅将考验投资者的勇气与耐力,口袋的深度也是重要的考量。原则都正确,成功的应用亦属可能,但这不是能轻易精通的技巧。

 

8、  我们必须对投资提出警告:“在你介入之前,必须确定它是你的领域。”

 

9、  这些标准原则总是说起来非常简单,实行起来却相当困难——因为它们违反人的天性,而且这种天性正是造成多头与空头行情过度延伸的理由。它对“一般”股票持有者所建议的可行投资策略在本质上便几乎存在着矛盾,而主张:投资者在行情上涨到某个水准时减仓,行情下跌到某个水准时加仓。但是,正因为“一般”投资者显然而且必须以相反的方式操作,我们在过去才会历经暴涨与崩跌,而且——本书作者相信——我们未来仍将面临这类的波动。

 

10、上述建议基于两项理由。第一、新发行的证券都潜藏着特殊的促销活动,投资者因此必须特别防范促销的渲染。第二、大多数的新证券都是在“有利的市况”下发行的——这表示对销售者有利而对购买者不利。

 

11、这个简单的想法有两点窒碍难行之处。第一,拥有优良记录和展望理想的普通股,市场价格必然很高。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的判断或许正确,却未必因此而受益,因为预期的展望可能已经完全反映在目前的股价上(甚至高估)。第二、他对未来的判断可能错误。公司无法永远维持快速的成长;某家企业在享有巨幅的扩张之后,规模不断扩大使其难以维持原来的经营效率。成长曲线在某个点上会趋于平缓,而且经常会开始下降。

 

12、积极型投资者必须具备关于有价证券价值的丰富知识——事实上,他应该将有价证券的投资活动视为经营企业。

 

13、几乎所有的多头行情都有明确的共通特色,如:(1)历史新高价位;(2)市盈率偏高;(3)股利率偏低(相对债券殖利率);(4)融资买进的投资风盛行;(5)品质低劣的新上市普通股充斥。因此,股票市场的历史显示,聪明投资者应该辩识出重复发生的空头市场与多头市场,而在前者出现时买进,后者发生时卖出,并且在相当短的时间完成工作。或是根据价值因素,或是根据价格走势的幅度,或是同时根据此两者发展出各种方法,以判定大盘的买进与卖出价位。

 

14、我们似乎得到一项教训:股票市场上任何的赚钱方法,只要非常容易了解而且为许多人所遵循,则其单纯与方便将无法持久。

 

15、我们主张以某种机械式的方法调整投资组合中股票和债券的比率,理由不只在于盈亏的考量,主要是为了克服人性。定则投资的主要优点或许是让投资者“有事可做”。股市上涨时,每隔一阵子便卖出手中的持股,而回收的资金购买债券;股市下跌时,则进行相反的程序。这类行为可以纾解他原来无法发泄的精力。如果他是理智的投资者,他还会觉得心满意足,因为其操作手法恰好与群众相反。

 

16、投资者的股票投资组合若具有合理的账面价值支撑,则对股市的震荡则可以采取比较客观而冷静的观点,而不必像那些支付高市盈率与高溢价的人每天提心吊胆。只要其股票投资组合维持理想的获利能力,则大可不必在乎市场的种种变动。更有甚者,他反而可以利用波动进行低买、高卖的策略。

 

17、但是,读者必须注意下列重要事实:真正的投资者甚少被迫卖出持股,而在其他时候,则无需在乎当时的市场价格。他需要注意价格,据此采取行动,但必须符合其个人的意愿。因此,若投资者因其持股价格不合理地下跌,容许自己陷入恐慌或不当的忧虑,无异于将其根本的优势转变为根本的劣势。对这类人来说,如果股票完全没有报价,或许  对他们更有利,因为其他人的错误判断不会再令其担忧。

 

18、让我们用比喻的方式结束本节。假定你拥有某私人企业一小部分的股权,成本为1000美元。你的合伙人名叫市场先生,是一位非常喜欢献殷勤的人。他每天都告诉你,他认为你的股份值多少钱,并且依照他所判断的价值而提供你卖出或买进股份的机会。根据你对该企业发展与前景的了解,他的价值判断有时候相当合理。另一方面,市场先生经常受到激情与恐惧的沾染,而提供了稍嫌愚蠢的价位。如果你是一位谨慎的投资者或敏锐的生意人,你是否会让市场先生以每天的报价来决定你对1000美元股权的看法呢?惟有你同意他的判断时,或你希望与他交易时。如果他的报价高得荒唐,你当然非常乐意将股权卖给他;如果他的报价很低,你或许愿意买进。然而,在其他时候,你会根据该企业的营运与财务报告,判断你所持有股权的价值。对真正的投资者来说,当他持有上市的股票,就应该本着上述立场。他可以利用市场每天的报价拣便宜,或置之不理,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判断与意图。他必须认知价格波动的重要性,否则便缺乏判断的依据。理论上,价格变动提供了一项警讯,要求他小心为妙——换言之,因为价格已经下跌,他应该卖出以避免事态恶化。根据我们的观点,这类讯号的误导作用不亚于其所提供的帮助。基本上,价格波动对于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项明确的意义。价格剧跌时,它们提供了明智的买进机会,价格大涨时,则提供了明智的卖出机会。在其他时候,他应该忘却股票市场的一切,只专注于股息的报酬与企业营运绩效。

 

19、投资者与投机客之间的真正区别在于他们对于股价走势的态度。投机客的主要兴趣在于预测行情的波动,并从中牟利。投资者的主要兴趣在于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并持有适当的有价证券。行情波动实际上对他很重要,因为它们经常创造低价格而形成明智的买进机会,也经常造成高价格,这确实是不该买进而该卖出的机会。典型的投资者是否应该只在低迷的行情买进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明确,因为它涉及长时间的等待、收益的损失,甚至可能丧失投资机会。整体来说,当投资者拥有购买股票的资金,或许就应该买进,除非大盘的水准已经超出合理价值标准所能够理解的范围。如果他希望扮演精明的角色,则可以在市场上寻找随时存在的廉价投资机会。

 

20、投资者拥有合理的股票投资组合,便应该期待其价格有所波动,而且不应该因为重跌而忧虑,也不应该因大涨而兴奋。他必须永远铭记在心,市场报价只是为了方便,投资者可以利用它们,也可以忽略它们。他绝对不可以因为股价上涨而买进,或因为股价下跌而卖出。记取下列简单的座右铭,他将不至于铸下大错:“在剧涨之后绝不可以立即买进股票;在重跌之后也绝不可以立即卖出股票。”

 

21、根据观察,我们认为投资者所能取得的产业分析报告,多半没有实用价值。这类研究大多是一般大众耳熟能详的事,且其影响力已经充分反应到市场价格上。

 

22、将稳健的投资观念浓缩成简单的句子,我们冒昧地提出一句座右铭,“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这是贯穿先前所讨论全部投资策略的脉络。

 

23、然而,支付过高的价格买进绩优股虽然具有实际的风险,却不是一般证券购买者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根据多年的观察,投资者的主要亏损来自于在景气繁荣期买进品质低劣的证券。

 

24、成长型股票投资的风险正在于此。对深受好评的股票,市场通常会推升其价格,使该价格无法获得未来盈余保守估计值的合理保障(所有估计值有别于其过去的表现时,则至少必须做些须的调降,这是审慎投资的基本法则)。安全边际始终取决于所支付的价格。在某个价格,保障甚为充分;在稍高的价位,保障便会降低;在更高的价格,保障则荡然无存。如果——如同我们所建议的——大多数成长型股票的市场价位过高,而无法为购买者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则以单纯分散式地买进这类股票,结果可能并不理想。以明智的个股 来克服整体股价过高所涵盖的市场风险,这需要特殊程度的洞察力与判断力。

 

25、根据我们的观点,如果价格够低,则品质平庸的证券将摇身成为稳健的投资机会——只要买家有充分的资讯与经验,而且能从事分散投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