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讲座:一首合格的诗词是怎样炼成的(二)

标签:
诗诗词国学传统文化国诗馆 |
分类: 甘棠国诗馆 |
一首合格的诗词是怎样炼成的(二)
(香山书院诗词修改课实例)
香山书院(国诗馆)的网络诗词中级讲座,一期为100讲(每讲2小时),为期一年,分经典阅读、作业讲评、作业修改三大部分,其中作业修改是其中的核心部分,是手把手地教学员如何改掉作品中的毛病,让作品先合格,再完美。以下实例即从该课程中选出。
欲参加香山书院国诗馆的诗词写作网络讲座课程,可加QQ群219429048进行了解。
下面讲一个实例。
学员原作
醉太平
红荷白荷,青茎绿波,无风亦自婆娑,似将歌未歌。 愁多思多,如何奈何,倩谁传语阿哥,问还怜我么?
评析与修改: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写人,给人感觉略有脱节。“无风亦自婆娑,似将歌未歌。”与下片人物的情感,难以关联和切合。应该以人为中心,上片人物就要出来。故这两句写景当去,代之以写人。其他问题:“如何奈何”不给力,空洞抽象,且如何与奈何意近;当取具体物象言之,从场景和故事情节看,不妨用“鱼雁”二物。阿哥,阿字入声误作平声。“阿拉”两字,大抵是当代以入误平最多的两个字了。“青茎”气象小,可改清风,清与绿构成颜色借对。
参考修改:
红荷白荷。清风绿波。云裳独立江阿。似当年老歌。 愁多思多。鱼沉雁过。真无一字来么?问天涯阿哥。
补写了两句——云裳独立江阿,似当年老歌。
云裳独立江阿,旨在造成一种“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感觉,着云裳二字,再结合前句的清风,有一种衣袂飘飘的动感和美感。似当年老歌,则埋下回忆的伏笔,逗起下片。老歌二字有现代感,现代人作诗词,当适当植入现代感,以区别于古人。
章法上,写景一脉,荷——绿波——江阿——鱼雁;景语之间存在物理上和逻辑上的关联。
抒情一脉,独立——老歌——愁思——无一字——问。情语之间存在情感上和逻辑上的关联。
两条脉络互相配合,一体两面,密不可分。
最后顺带提醒几个字的读音:思,名词为仄;过,经过之过,平仄两读;阿,阿哥阿妹之阿,入声。
http://mmbiz.qpic.cn/mmbiz/XWMpwfLu1fHk6DH35bswia0M8kvCFlj22icnKxWrRVTg6paeibqM6rfZKZibRm91NAxnHRk28GJMUB1DF23B1FLItQ/0?wx_fmt=png
【手指长按或手机扫描二维码关注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