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两天前,微博微信上都被这样一条“女大学生飞踹女童”的推送刷屏了,据说已经引发1000 的围观。目前,该事件疑似发生反转。4岁女孩母亲称,当时女大学生走过来踹到了餐位的椅子和小女孩。自己护女心切动手打人,还伤到了店内前来拉架的服务员。而女大学生则称,自己只是踹了椅子,并没有踹到小女孩。事后她觉得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十分不妥当,并表示如果需要,她愿意跟孩子的母亲道歉,甚至愿意给予一定金额的赔偿。(中国网5月16日)
1000 的爆款新闻与日常琐事之间,往往只差了一个谎言,如果不够,那就是两个。按照事件最初的版本,这名女大学生无疑会被迅速妖魔化,继而各种隐私信息会人肉搜索出来。好在有媒体及时采取了当事双方,澄清了两个至关重要的细节,从而使事件得到了部分的还原。其一,女童的妈妈宋女士并没有闲着,也动了手,并且还误伤了拉架的服务员,可以反应之激烈。而这一点,宋女士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此前并未提及。其二,女大学生说只踹了椅子,并没有踹到小女孩,而宋女士说既踹了椅子也踹了小女孩。究竟谁的说法靠谱?还须进一步证实,但总之这个踹法很值得研究。
网络上发生的热点事件,越是火爆,越要耐得住性子,等一等真相,否则随时就会有被打脸的可能。网友通常离真相很远,获得的信息也往往有限而残缺,隔着屏幕发言难免失之偏颇。而网络舆论的力量又是如此强大,一旦形成某种思维定势,便很具有杀伤力。更重要的是,经过多起网络营销事件的洗礼,现在很多当事人其实也已经掌握了网络传播的规律,他们知道先下手为强的道理,很善于利用网络引导舆论,从而使得事件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在喧嚣而浮躁的网络环境中,真相有时候并不重要,重要是谁的声音更大,谁的表达更能打动人。女童妈妈的那一句“下跪道歉都没有关系!别对一个弱小的孩子下脚啊”,直戳很多网友的泪腺,也直击网络舆论的软肋。
回到事情的原点,这其实就是个如何管教熊孩子的问题。我之所以扯这么多扯这么远,乃是因为此前的种种,恰好说明熊孩子是怎么形成的,以及熊孩子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之下。是的,孩子才四岁不懂事,这很容易理解,所以孩子是无辜的,无论如何也不能把怒气撒到孩子身上,对孩子动手动脚是不对的。然而,孩子的妈是成年人,不应该不懂事,难道不该在公共场合管好自己的孩子吗?毫无礼貌,视公共场合为自家的客厅大吵大闹的孩子,相信每个人都见过遇到过,这背后往往是对此无动于衷甚至还笑意吟吟的爹妈。哪有教不好的熊孩子,只有长不大的熊爹妈。
从来不懂得反思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讨人嫌,反而因为孩子小,认为自己的孩子神圣不可侵犯,这是一些熊爹妈的典型逻辑。其特征是,第一缺乏公共意识,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第二,遇事从来不讲道理,甚至为了让自己显然有理,不惜扭曲事实,失去了最起码的诚实做人的底线。另一方面,也因为熊孩子的爹妈通常都比较强势,外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常也不会多管闲事,宁愿忍受熊孩子的吵闹。这是最让人担心的地方,因为在这样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中,熊孩子只会越来越熊,没有改正缺点的可能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想为“飞踹女童”的女大学生点个赞,虽然看上去不是那么“正确”。这一脚当然是有代价的,但如果这一脚能引起公众对“熊孩子”问题的关注,尤其是能让孩子长点记性,能让熊孩子的家长有所触动,那还是值得的。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5-16/doc-ifyfecvz14745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