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4月29日20时30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部楼下,发生一起恶性伤人事件。叶某饮酒后独自一人到昆医附一院看望病人,在医院一号楼门前与刘某及男友发生碰撞,双方发生口角引发肢体上冲突,随即叶某用随身携带一把5公分长的小折叠刀将刘某、马某刺伤。案件发生后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并将嫌疑人制服并控制。女子刘某因伤势严重已经抢救无效死亡,受伤男子还在救治中。日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重庆时报》5月2日)
五一小长假发生的这起悲剧,令无数人扼碗叹息。据悉,死者是受伤小伙的女朋友,最近正要准备筹办婚礼。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候,生命戛然而止,人生之无常、命运之残酷,莫过如此。很多人心有戚戚然,还在于这起悲剧来得如此突兀,并且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难免会让人有一种“代入感”。医院是相对封闭且人流密集的场所,面对一个怀揣凶器、充满着暴力冲动的酒疯子,你如何保证自己不是那个万一情况下的不幸者?
网络上对这起事件的讨论非常热烈。绝大多数人在同情死者,谴责行凶者的暴行。可以肯定,凶手将为他的疯狂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但不容忽视的是,还有另一些声音似乎也很有市场。比如说有人认为,吃亏是福,和酒讽子理论本来就是无聊之举,不要逞一时的口舌之快。更有人上升到地域的高度,认为昆明人就是说话太冲,嘴贱,容易招惹是非。我相信说这些话的网友本身并无恶意,但这种把“嘴贱”当成归责理由,有意无意地暗示死者咎由自取的逻辑,实在太过冷血。
事情发生得很突然,除了当事人和现场有限的目击者,应该没有多少人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某些网友是如何得出“说话太冲、嘴贱”的结论?恐怕只是凭空想象。在真相未明、缺乏具体细节支撑的情况下,便想当然地做出主观臆断,这何尝不是一种语言软暴力?成年人应该有一定的风险预判能力,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明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但不论是与人为善还是吃亏是福,都并不意味着无底线的容忍和退让,事实上这也很难做到。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当初的口角之争,这对情侣或许就可以避免一场灾难。我不否认这种可能性,但必须厘清的是,这并非他们应该受到质疑的理由,而只是施暴者的凶残远远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一个没事身上揣一把折叠刀的人,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潜在的风险。
网络上有很多“键盘侠”,喜欢对社会事件发表议论,但又常常不经过大脑。要么是哗众取宠,语不惊人死不休,要么是硬充“理中客”,动辄剑走偏锋,和大多数人唱反调,甚至为反对而反对,从而标榜自己的冷静与高端。而事实上,在理性的表层背后,是常识和人性温度的缺失。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悍卫你说话的权利。但我要说,太过冷血的意见表达,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有害的。这个社会并不缺少暴力因子,风险社会里,我们更应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为某种暴行做变相的辩护。对他人的不幸,你可以漠然甚至无视,但请不要冷血,不要绑架死者的尊严来为自己的“个性”背书。
http://news.sina.com.cn/s/wh/2017-05-02/doc-ifyetwtf9404294.s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