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补贴战“硝烟”散去,北京网约车市场价格回归理性。4月10日,滴滴出行宣布,从即日起北京滴滴快车业务将引入“分时计价”模式和新计费标准,起步价从此前的10元涨至13元,里程费下调0.2元/公里。新计费规则下,北京滴滴快车费用与北京出租车价格大体相同。同时,易到、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网约车平台价格基本高于当前出租车市场价格,廉价网约车已成历史。(《北京商报》4月11日)
虽然不愿意看到,但这一天终将到来。新版计费规则一经公开,立刻引发争议。有人表示理解和接受,但更多的人则是不满和愤怒,认为滴滴是在收割垄断利益,欺诈消费者,更有甚者扬言要卸载滴滴。市场也对此做出了直接的反应,因各个平台充值返现活动力度减小,以及发放优惠券的频次和数额都在缩小,不少消费者开始放弃打车,改乘公共交通出行。可以预见这一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在一个开放性的市场里,价格总是最敏感的因素,价格的每一次波动,都会带来市场的调整。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里,网约车之所以能从一个新生事物,变成一种基本的出行方式,以横空出世的姿态席卷整个中国,说到底靠的就是资本不断地砸钱,以及高密度的补贴和优惠政策。说好的优惠说没就没,对于习惯了低价打车的消费者来说,确实会顿生一种失落感,抱怨几声也并非不可以理解。但是要因此而指责滴滴玩“资本变脸”,则又未免言过其实,甚至苛责过度了。滴滴不是慈善机构而是企业,利益最大化永远企业的终极追求,指望滴滴一直实行低价策略现实吗?网约车永远廉价,你信吗?
廉价网约车成历史是市场规律的必然产物,它本身不是坏事。正如业内人士所分析,廉价网约车是行业非理性烧钱竞争的阶段性产品,此前各大平台都期待以此获得流量,如今市场格局初定,出于运营成本及市场竞争考虑,低价意味着更多的补贴烧钱,廉价对于网约车平台而言仍有吸客作用,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并不合适。而一个企业如何不能长远发展,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再好,也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另一方面,网约车新政出台以后,京籍京车的框架难以逾越,合规的车辆将进一步减少,供需格局的变化无疑也是网约车有底气结束廉价历史的直接原因。这看上去有点不厚道,但却是谁也无法回避的现实。
需要提醒的是,廉价网约车虽然成了历史,但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必须进一步的升级,尤其值得警惕的就是,不能利用现在的市场地位和优势,对过去两年的补贴政策进行“找补”。网约车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受到消费者的称赞和追捧,市场占有率也是节节攀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约车是完美的,诸如平台管理、司机的质资审核以及安全性等问题一直颇受诟病,也引发了一些纠纷,甚至是刑事案件。只不过这些问题在补贴政策和身份合法化争议中被选择性弱化了。那么,既然网约车已经告别廉价,这些问题能否得到系统性的解决?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出租车,网约车的运营成本要低得多,至少是省下了份子钱这笔支出。因此,网约车在价格管理上也应有更多的作为,把握一个合理的“度”。譬如春节期间一线城市出现的网约车临时加价的现象如何避免?
从黑户到合法,从廉价到回归价格理性,我们看到了网约车的成长。但网约车究竟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靠的还是自身的管理和服务,而不是一纸“共享经济”的标签。倘若网约车不能带来更先进的管理、更优质的服务,甚至沦为资本的逐利工具,那么它也未必没有被淘汰的一天。
http://tech.sina.com.cn/i/2017-04-11/doc-ifyecezv30006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