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视率造假,良心剧安在?

(2017-04-21 12:10:18)
标签:

杂谈

收视率造假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3月13日,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现阶段收视率造假产业链每年可窃取近40亿元,购买虚假收视率已成为业内的潜规则,对整个市场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北京商报》3月14日)

几年前,崔永元的一句“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语惊四座。现在,或许很多人会改口说“收视率是财富之源”了。眼下而言,一部热播剧花个几千万买收视率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了,整个产业链每年高达近40亿元的产值,相必还是相当保守的估计。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数据肯定是值钱的,但没想到的是,假数据也这么值钱。

但是仔细想想,这两句话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者说用两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一个相同的意思。“万恶说”指向的是影视剧创作和传播唯“收视率”至上,文艺作品被收视率所绑架,成了收视率的奴隶。而当收视率成了唯一的评价标准时,也就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进而成为利益工具。花钱买收视率,其实就是“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极端表现。

收视率造假的根源在于利益驱动。但我不太同意资深节目主持人曹可凡的一个观点:获利的只有造假公司。收视率越高,卖的广告就越值钱,这是基本的常识。那么,注水的收视率,就相当于花正版的价格买了盗版商品,广告商是受害者吗?收视率造假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这其中的门道,金主们比谁都清楚。他们之所以愿意吃这个“哑巴亏”,原因就是哪怕是假的收视率,他们依然有利可图,从而默认了这样的潜规则。收视率虽假,但可以换来更多的排期,更好的播放档期,以及电视台更加卖力的宣传。占尽天时与地利,即便是脑残剧也可以在竞争中胜出。收视率造假最可怕之处就是,它可以让假的变成真的,真的反而像是假的,劣币驱逐良币。

制作方是受害者吗?花钱买收视率确实投入不菲,但一方面可以大幅度压缩制作成本,一方面收取高额广告费,所以制作方也是获益者。电视台是吗?也不是。收视率造假肯定会影响观众的口碑,但是电视台真的在乎吗?不然,你以为那些雷剧、神剧、脑残剧,被观众骂得体无完肤,却为什么还能在黄金时段轮番播出呢?任何领域都一样,但凡造假,都是因为行业操守的整体性坍塌,以及本该坚守的价值底线的全面沦陷,而非某一个环节的失守。

收视率造假,唯一的受害者就是观众。国产影视剧看似繁荣,动不动就票房奇迹、收视创新高,大制作一部接一部,实则是虚胖。不要说和欧美国家比,现在恐怕都已经被日韩、甚至印度泰国甩了好几条街了。这一点,倒是很得中国男足的神韵。国产影视剧品质低劣、粗制滥造的罪魁祸首就是收视率造假。收视率本身是个好东西,可以让创作者了解观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不断地提高创作水平。但是如果收视率是可以花钱买的,谁还会费尽心思地想着去取悦观众?如果烂剧可以凭借虚假收视率抢占黄金时段,谁来打造良心剧?收视率造假就像一个贪得无厌的怪兽,吞食了我们的良心剧,也击碎了艺术家的创作欲望和追求。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7-03-14/doc-ifychavf2653844.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