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编剧高满堂面对目前电视剧行业乱象,曾在多个场合呼吁,创作者在追逐收视率和金钱的同时,也应该担负起责任,为后代留下些好的作品。高满堂称,现在拍摄一部1亿成本的电视剧,要请到这些当红小鲜肉,片酬基本在七八千万之间,只有两三千万留给导演、编剧、团队和后期制作。因为没有钱做后续,造成大量的垃圾作品出现,这已经变成了新常态。(《新京报》3月9日)
近来,娱乐圈的小鲜肉颇有点众矢之的的意味。很容易理解这种心情。一方面,很多老艺术家辛辛苦苦几十来,到头来无论是片酬还是名气,都还不及一夜爆红的小鲜肉的零头,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搁谁心里都不舒服。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小鲜肉一没演技,二缺敬业精神,仅凭一张脸便能拿到天价片酬,这种付出与所得完全不成比例的现象,显然也不利于文化艺术的繁荣,让老艺术家们深感忧虑。
如果说在狂热粉丝眼中,小鲜肉是一股清流,哪哪都好的话,那么在老艺术家眼中,小鲜肉就是一盆祸水,简直就是一无是处。我对小鲜肉无感,既不追捧也不反感,毕竟颜值高不是什么罪过。但必须承认,如果一部亿元成本的电视剧,小鲜明的片酬就占到七八千万,整个行业生态是极不正常,甚至是扭曲的。钱都给小鲜肉拿了,除了会导致后期制作经费不足之外,还会严重挫伤影视行业其他从业者的创作积极性。国产剧之所以屡遭诟病,各种粗制滥造的雷剧、神剧、山寨剧之所认泛滥成灾,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对此,高满堂开出的药方是:政府要对演员高片酬加以控制。演员片酬过高不正常,理应回到合理水平,但是要求政府加以控制则未免用力过猛,有点病急乱投医的味道。两个问题,其一,怎么控制?是出台一个演员片酬行业标准,还是严令禁止小鲜肉拿高片酬?都不合适。市场的归市场,行政的归行政,演员该拿多高的片酬是由市场决定的,哪怕小鲜肉演技再差,只要有人埋单,不花纳税人一分钱,权力之手有什么理由横加干涉?其二,控制得了吗?投资商和制片人又不是傻子,他们追求的是票房和投资回报率,而不是艺术水准和市场口碑,看中的是小鲜肉的庞大粉丝群和自带的流量,而非演技和态度。某种意义上说,小鲜肉是刚需,受欢迎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身价。如果权力之手对片酬强加控制,只会造成影视行业的混乱。
小鲜肉们是高片酬的直接受益者,但错不在小鲜肉,而在于整个影视行业的浮躁,完全被功利主义所主导和绑架。古装剧火爆,大家就一窝蜂地去拍古装剧,小鲜肉有票房号召力,就不惜血本地去追捧小鲜肉,把影视创作当成了一门生意,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尽快地兑现利益。功利哲学下,哪会有精品,哪会有正常的行业生态?影视行业已经充分的市场化,竞争也非常的激烈,不可能不尊重市场规律,但决不能唯市场论,更不能把市场需求当成唯一标准。
应该反思的不是小鲜肉,而是包括宋丹丹、高满堂在内的所有影视从业者,究竟还有多少能耐得住性子认真搞创作,没有在市场化大潮中迷失方向?小鲜肉片酬高不正常,但更加不正常的是加避自身的问题,动辄呼吁权力登场。观众的审美情趣需要优秀的作品来引导,而不是相反,观众的喜好决定和限制了影视剧的创作。如果业界良心没了,谁来引导?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3-09/doc-ifychavf21107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