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日,陕西清涧县拟新任命教育、水务等5个县局负责人。3月1日,5名候选人进入考察期。然而就在启动考察的当天,5名候选人中的4人被举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对被举报4名干部的考察已经中止,清涧县纪委正在对举报内容进行逐一核查。(《华商报》3月8日)
拟新任命5名干部,其中4人遭到群众举报,如此高的举报比例,不仅让组织部门脸上无光,对拟任干部也是一种煎熬。一般而言,选拔干部都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察才会公示,大面积被举报,是否说明组织部门考察不严,甚至走了过场?对4名被举报的干部来说,到了公示环节,离新官上任也就是一步之遥了,在“临门一脚”的时候突生变故,哪怕最后证明了清白,心里也肯定不是滋味。
让人意外的是,拟选任干部被举报,在当地不是个案,而更像是一个“传统”。记者检索发现,仅在2016年,清涧县水保局、农业局、公安局、财政局等几乎所有主要负责人都曾被人举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称,在清涧,干部提拔任用前,尤其是重要岗位的干部任用前,都会出现被举报的情况,“风气就是这样,说好听点是复杂,难听点就是混乱。”
将拟选任干部习惯性被举报的现象说成“风气就是这样”,甚至是“混乱”,排斥乃至厌弃的心态溢于言表。不知道这名官员此前是否有过任前公示被举报的经历,因而对此耿耿于怀,但这种把举报当成“混乱”的心态,实在要不得。干部任前公示是选拔干部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在于接受社会监督,对干部进行更全面的考察。有举报并不是一件坏事,也可以反证任前公示不是搞形式主义,这在道理上并不难理解。再者,人无完人,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没有问题,接受群体举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样是有益的。
当然不能排除这样一种情况,即拟选任干部被举报,并不是真有问题,而是遭到了竞争对手的打击复杂,或许仅仅是因为有人看的不顺眼。这种情况应该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虚假举报会导致组织部门的再度调查,拟选任干部分因此延迟履职,这确实会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但另一方面,在举报的真实性无法确定的时候,重新调查既维护了干部选任制度的权威性,也相当于对拟选任干部又加了一道“过滤网”,向所有公众释放了一种“欢迎监督”的信号。连虚假举报都能认真对待,那么有真才实料的举报自然也不会被忽视。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群众的举报热情,对那些问题官员形成强大的心理威慑。
预防和杜绝问题官员、带病升迁,就要有一种不怕麻烦的心态,将拟选任官员放在聚光灯下反复审视,宁可错怪百次,也不能错信一次。清者自清,清正廉洁的官员自然经得住考验,只有那些问题官员才会担心举报,把举报当成“麻烦”。官员手中掌握着公权力,理应时时刻刻处于监督之中,麻烦多才正常,一团和气才不正常。从这个意义上说,拟选任干部频遭举报并非风气不正,而恰恰是良性政治生态的表现。
http://news.sina.com.cn/o/2017-03-08/doc-ifycaasy79295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