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备受外界关注的凤凰古城门票是否取消终于落子敲定。根据记者独家从凤凰县人民政府获得的《凤凰县人民政府关暂停景区验票保留景点验票方式的函》,自2016年4月10日起,凤凰古城捆绑式一票制门票将取消,恢复至2013年4月10日前的运营模式,游客逛凤凰古城可以节省148元。(《每日经济新闻》3月28日)
报道显示,凤凰古城之所以取消148元的捆绑式门票,乃是因为3年合约到期,虽然相关各方并非达到共识,但当地政府“为维护社会稳定,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还是做出了上述决定。这只是官方说法,姑且听之。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3年时间足以证明,一项政府决策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以及有没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必要和底气。
凤凰古城当年实施的绑架式门票销售政策,被形象地称为“围城收费”,早在其推出之际,即遭到舆论和市场的双重反对。前者而言,不仅游客大呼提高了旅游成本,古城内的商户也即当地民众同样担心游客减少而影响生意。后者而言,新政甫一出台,游客应声而落下滑四成,客栈入住率不足平时的三分之一。这其中当然有一个政策适应期的问题,但按正常的发展趋势,“围城收费”之后,无论是旅游收入还是旅游形象都无法达到政府预期,恐怕是早已注定的事情。说实话,“围城收费”居然还能坚持3年之后,本身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难保没有当地政府出于面子考虑,而死撑到底的原因。
“门票经济”本来就被广泛视为是一种短视、肤浅的旅游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凤凰古城的“围城收费”政策更进一步固化门票经济,可谓错上加错,完全逆潮流而动。去过凤凰的人都知道,捆绑式门票虽然看似提供了“一揽子”服务,方便了游客,但事实上由于景点众多,且有重复性,根本逛不完,也没必要每一个景点都得“到此一游”,所以它本身就存在一种“消费陷阱”。更重要的是,捆绑式门票也相当于剥夺了消费者自主权,让游客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判断力来选择景点,这等同于强买强卖,极易招致游客的反感。旅游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尤其是古城类景区景点,近年来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如此,“世界那么大,哪里不能看”,凤凰不顾及游客的消费体验,其实是自砸招牌。
更要看到“围城收费”对当地旅游生态和旅游产业的负效应。当地政府曾表示,“围城收费”乃是出于改革的需要,是为了“整合资源,促进联合经营”。但是3年过去,说好的整合资源、联合经营在哪里?说白了,不过是政府过度参与旅游市场,以期掌控旅游经济成果的分配主导权。这对当地政府和垄断性的旅游公司而言,当然是算得一手好账,但一方面,由于整体旅游收入的下降,政府和企业的收益其实并未增加,另一方面,如果以小商户、导游为代表的低端从业者不能从旅游经济中获得合理报酬,尤其是当地民众不能从中受益,那么他们将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种消极力量,甚至是破坏性力量。比如服务质量的下降,消费纠纷的增多,旅游服务和产品的单一化,这些变化往往是潜移默化和不易察觉的,但对一地旅游生却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无可否认,这3年凤凰古城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是呈下降趋势的,只不过这一点很大程度上被井喷的旅游人口所掩盖。痛定思痛,及时叫停捆绑式门票是正确的一步,但更为重要还是把利益主导权还给市场,合理分配旅游经济的发展成果,激化旅游生态和潜能。一定意义上说,几乎所有的旅游城市和景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http://news.sina.com.cn/c/nd/2016-03-28/doc-ifxqswxk97379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