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考禁在职”有何深意

(2016-03-27 20:11:43)
标签:

杂谈

今年以来,20余省份密集启动了2016年公务员“省考”的招录工作,一些省份今年的公务员招录扩招幅度较大。在公务员“国考”禁止在职公务员报考的背景下,多省份今年的公务员招录中,也仅向“体制外”开放,明确在职公务员不得报考。与此同时,部分省份的省级机关考录职位取消了对报考人员的户籍或生源地限制,明确规定“省级机关职位的报考人员,不受生源地或户籍限制”。(中国新闻网3月24日)

继“国考”首次提出禁止在职公务员报考之后,多个省份的“省考”也出台仅向“体制外”开放的政策,这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两者有着基本相同的逻辑。一者,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公务员考试终究有其特殊性。相比于社会人员,在职公务员由于身在体制内,更加熟悉公务员系统的话语体系,无疑要更有优势,这会影响到公考的不公平。

二者,如果允许在职公务员参加国考、省考,一旦考上,他们原先的岗位就会出现空缺,又需要重新招录,从而引发连锁反应,这势必会影响行政效能,以及基层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基层公务员倘若始终处于人心浮动、动荡不安中,将会造成人力和行政资源的双重浪费。打个简单的比方,一名在校大学生由于不满意其学校或所学专业,可以在不退学的情况下参加高考吗?

国考、省考禁止在职公务员报名,在公考的内在要求。公务员考试一方面承担向体制内吸纳人才的职责,另一方面也是有志于行政事业的社会人员走进体制内的制度化通道。这两方面的要求都决定了公考应当面向体制外,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障选才范围的宽广,有足够的新鲜血液补充进体制内,从而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活力和创新力。如果在职公务员能够与社会人员同场竞技,那么由于他们更具公考的应试能力,必然会挤压社会人员的上升空间,这就容易形成公务员系统人才流动的“内部循环”,固化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行政积弊,也会使公考的意义大打折扣。

有必要看到,公考禁止在职人员报考,也是特定形势下的应对之举。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公务员的福利缩水严重,其含金量相比之下也远不如前,虽然并未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公务员辞职潮”,但大量公务员的出走则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些有勇气走出体制内的公务员,又往往是体制内所倚重的专业性人才。如果仍然按步就班地在体制内选拔人才补缺,无疑会拉低整个公务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公考禁止在职人员报考所隐含的一层深意是,既然体制内的人才流入到社会,那么就有必要广开门路,重新到社会上去招纳人才,形成与社会和市场争取人才的竞争之势。

这样的竞争,显然是公众所乐于见到的,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以往,由于公务员收入稳定、福利好,职业前景诱人,最优秀的人才都挤进了公务员队伍。这样,真正的人才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反而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从不缺人才,到转而向市场去招唤和竞争人才,既折射出公众职业选择的理性,也释放出体制内渴求提升行政品质和转型创新的诉求。

公考禁止在职人员报考引发了一些基层公务员的不满,甚至认为是职业歧视。这样的抱怨并非不可以理解。事实上,这种禁止性政策本身就说明,一些基层公务员对自身处境的不满。比如上升通道的狭窄,内部晋升机制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公务员招录改革显然还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只有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都畅通起来,公务员体制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和创造力。

http://finance.cnr.cn/gundong/20160324/t20160324_521695294.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