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麦田怪圈的出现一样,浙江彩色水稻也饱赚了一番眼球。连日来,网上盛传一组浙江多地彩色稻田的照片,不同颜色水稻形成的鱼或者龙的图案被称为种在田里的“十字绣”。9月4日,专家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中称,彩色水稻产量低,经济价值不高,发展潜力不大,或是地方政府为了宣传作秀。(澎湃新闻网9月5日)
除了萧山出现腾飞的“中国龙”外,衢州江山也用彩色水稻种下了一幅“中国梦”。中国水稻研究所工作人员徐青介绍,江山已经连续五年种植彩色稻。此外,还有报道称,不仅在江山和萧山出现了彩色水稻,浙江的武义、云和、景宁、龙泉等地纷纷种上彩色水稻。彩色稻田在浙江,大有遍地开花的架式。
从技术角度说,彩色稻田算不上高科技,从创新角度说,也非新鲜事物。此前日本就曾出现过。偶尔为之,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大面积种植,甚至发展为一种产业,就让人莫名其妙了。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没有观赏的制高点,看不出什么来”,因为“制高点”这个技术硬伤,彩色稻田想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几乎是一种奢谈。事实上,就算解决了制高点的问题,彩色稻田也难说有什么商业前景,这种人为的、可以随意复制的事物,其实本身就不能算是景观,更没有多少观赏性可言。
当然更关键的还在于彩色稻田的投入产出比太低。勿忘农种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胡立军说,“绘制彩色稻田看似简单,却有许多步骤与工序”,可见种植成本远高于普通水稻。而相应地,彩色水稻由于产量低、生命力有限,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却不高。投入高而产出低,完全就是个赔本赚吆喝的事情。
眼球经济时代,凡事都得讲创意,农业也不例外。但是发展创意农业都两个不容突破的底线,一是不能伤害农业发展,二是不能伤害农民。从浙江多地出现的彩色水稻来看,恰恰是突破了这两个底线。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危机”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这种情况下还搞什么既不中看又不中用的彩色稻田,是否过于冲动了?对农民来说,当然也讲个实在,如果不能带来收益,甚至连收成都难以保证,他们当然不愿意去种华而不实的彩色水稻。从这个意义上说,浙江多地出现的彩色水稻,其实已经地农民构成了伤害。
既然没有经济价值,为什么许多地方还对彩色稻田趋之若鹜呢?答案就是“作秀”两个字了。无论是萧山的“中国龙”,还是衢州江山的“中国梦”,其实都再明显不过地表明了地方政府政治作秀的功利心态,而彩色稻田不过是作秀的道具而已。宣传“中国梦”有错吗?当然没错,但是用劳民伤财的方式来宣传,没有任何的实际内容,这就不能是宣传“中国梦”,而在消费“中国梦”,是打着“中国梦”的幌子来寻觅政治捷径。这事实上已经背离了“中国梦”,也注定行不通。
“中国梦”用官方语言来表示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如何实现“中国梦”,对地方政府和各级官员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本职工作,敬畏和擅用手中的权力,努力造福一方,为民众谋福利,而不是摆姿态、用表决、喊口号,滥用权力来献媚,用一种急功近利的方式赢得别人的赏识。
实干兴邦。“中国梦”是通过踏踏实实的工作做出来的,而不是画出来的,更不是秀出来的。蔚然成风的彩色稻田其实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形象工程,秀出的只是某些人的“中国梦”。
http://news.163.com/14/0905/09/A5CBGTR400014SEH.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