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员读EMBA,禁止不如规范

(2014-01-09 20:48:40)

“官员就读EMBA可能助长‘官商勾结’的不正之风。”民革广东省委即将向省政协大会提交一份提案,建议颁布官员禁读EMBA令,鼓励其根据工作性质就读在职MPA (公共管理硕士)。(《南方都市报》1月9日)

近年来,一些成功的商人和官员就读EMBA几成一种时尚。作为一种具有学位的在职培训,EMBA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现实中,EMBA却遭到了很大程度的非议和质疑。舆论和公众包括一些参与其中的人士看来,EMBA并不是一种教育,而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平台,办学机构借机敛财,而学员之间则相互拉关系、积累人脉资源。正如民革广东省委提案中所指出的,“学不学、学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在一起混混”。

但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也并不认为政府应该出台禁令,一律禁止官员就读EMBA。本质而言,官员就读EMBA是一种个人自由,公权力无权干涉。读EMBA虽然不如读MPA符合官员的工作性质,但毕竟也是一种学习,与“学习型官员”的大方向是吻合的。而所谓“学不学、学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在一起混混”显然只是一种主观臆想断,并无科学的论证,当然不能成为禁止官员读EMBA的理由。至于说到“官商勾结”,更是有“头痛医脚”的嫌疑。官商勾结的根源在于权力的不规范运作以及监督乏力,官员读EMBA充其量只是提供了一种便利,没有这种便利条件,官商勾结依然不会消失。

民革广东省委的这份提案,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对于官员尽管禁令越来越多,监管越来越严,以至到了“官不聊生”的地步,但仍存在着很大的监管空白地带。官员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这种权力本身就是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随时可能通过某种方式来变现。譬如读书“充电”,看上去是很积极的事情,但也有可能成为腐败的一种隐性手段。

最突出的例子便是“官员博士”。前人大校长纪宝成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不在高校,而在官场”。“官员博士”现象即便没有直接的权钱交易,但事实上也透支了社会公信,侵占了教育资源,同样可以视为一种权力腐败。再譬如,读一个EMBA往往耗资不菲,但据称,长江商学院对副局级干部全部免学费,仅需交5万元以内的注册费。这其实就是一种赤祼裸的交易,把权力当成了私有物进行变相贩卖。

对于官员读EMBA,不必粗暴禁止,但需严格规范。作为公众人物,官员的一切可能涉及权力的行为都应该被置于严密的监管之下,以此才能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但在现实中,可能因为官员读书、学习是一件比较“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情,这方面的监管一直比较缺乏,相关的制度建设更是付之阙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监管缺位的话,读书都有可能成为一种另类的腐败形式。严格规范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要厘清官员读书的公私边界。倘若官员读EMBA来自公共财政,并且是利用工作时间去读,那么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反馈和述职制度,一方面要向纳税人有所交代,一方面要向相关部门汇报学习成果,而不能是拿着公款给自己脸上“贴金”。

 

http://news.sina.com.cn/c/2014-01-09/031929192241.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