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清楚过去,红会才有未来
(2013-04-28 21:11:16)
5年前的汶川地震,知名当代画家方力钧的作品《2008
尽管红会方面已经给出了8472万元善款的去向,但这个答复显然无法让人信服。据红会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捐款需要改变用途,一般由筹资财务部与捐款方沟通,了解对方意愿,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并移交项目部门执行。8472万元捐款改变用途是否履行了这一程序,为什么捐款的艺术家此前不知道捐款去向,为什么博爱家园的相关介绍中都未提及艺术家及义拍活动?这些疑问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释,都将再次引发一场信任危机,对于目前已经脆弱不堪的红会来说,这简直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前的5月12日,艺术家赵能智就曾微博质疑此事:“四年前含泪捐的钱和艺术品义卖的款,至今渺无音讯,不晓得有几分几厘到了灾区的兄弟手上?!”但并未获得红会的回应。此番方力钧再次就此事公开质疑,仅短短两天就获得了红会的回复。这种进步,恐怕很大程度上应理解为形势使然。一年前,尽管红会在遭遇“郭美美事件”后已然陷入公信力危机,但红会其实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自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可以成功化解这场危机。然而在雅安地震中,尽管红会已经十分努力在在改变自己的形象,但仍然收获了无数个“滚”,汹涌的民意或许才让红会真正意识到危机感和紧迫感的存在。
正如“郭美美事件”不是孤立的一样,8472万元善款的问题也决非个案。不管随后红会将做出什么样的答复,红会在善款使用、组织管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这不争的事实面前,不出事是偶然,出事才是一种必然。然而吊诡的是,尽管红会的形象已经狼狈如斯,民众的评价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但迄今为止,红会除了无关痛痒的声明以及不切实际的反思之外,并没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道歉,也没有一次问责,更没有就哪一次丑闻进行过彻底的调查。这意味着,在法律上,红会完全是清白的,在工作上,红会是问心无愧的。问题嘛,充其量只是理念和沟通问题。
或许,这才是红会最大的问题所在。“郭美美事件”后,红会一直在尝试着改变,包括更换副会长,成立社会监督委员会,建立捐款公开平台,此次地震中的表现,红会也可圈可点。在遭遇质疑后,红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埋头苦干”。在红会看来,只要踏踏实实做事,就可以洗刷耻辱,迎来红会的新生。其实不然。因为红会只是做好了现在,而不是过去,只有说清楚过去,红会才有值得依赖的未来。
对一家慈善机构而言,公信力可谓是其生命所在。而公信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成的,它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公众的切身感受。不还原历史,不考虑公众的感受,而只顾着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是雪中加霜。红会副会长赵白鸽昨日更是明确表示,“坚持维护对郭美美事件调查原有结论”,“若三年内不扭转红会形象我自动辞职”。这种试图封存历史、掩盖过往的态度,让极其失望。现实是残酷的,不管赵副会长3年后会不会自动辞职,民意都早已给红会下了“死缓判决书”。红会唯一自我救赎的机会,就是坦白过去,不仅是“郭美美事件”,也不仅是一笔善款的流向,而是有关红会的一切。唯有如此,红会在民意的心中才会有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