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郭美美事件”调查的价值在哪
(2013-04-24 20:47:41)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拟于5月中下旬,重新启动针对郭美美事件的调查,并邀请社会公众同步参与。(《新京报》4月24日)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是第三方独立监督机构,由16名委员组成。所有委员和红会均无隶属关系,也不从红会领取任何形式的报酬。简单说,此次调查与红会其实没有直接关系。
然而在网络上,许多网友在没有看完新闻的前提下,便不由自主将此次调查与红会联系起来,继而开始了新一轮的质疑。这其中,当然有一些门户网站在转载新闻时,将原标题“红会社监委拟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改为“红会为重塑形象拟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刻意误导读者,更直接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公众对红会已经到了本能反感的地步。红会的形象之差,公信力之脆弱,由此也可见一斑。
这也正是重启郭美美事件调查的价值所在。红会社监委委员王永坦言,此次芦山地震后,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开展救援的中国红十字会,却不断遭受公众质疑,甚至遭受网民的谩骂,其中不少事件事后都被证明是子虚乌有。“让大家达成共识,是决定启动(郭美美事件)重新调查程序的一个主要原因。”
“百年红会三天毁”,这说明红会本身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红会从此就该成为被妖魔化的对象。和“郭美美事件”之前,公众对红会的盲目信任一样,事后公众的盲目否定一切,也是一种不理性的态度。简单粗暴的情绪发泄,甚至不惜以捏造事实的方式来诋毁红会,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恶制恶”的行为,不仅对红会不尽公平,更重要的是也无助于整个慈善环境的良好发展。拿出有事说事的态度,重启“郭美美事件”的调查,无疑有其必要性。
重启“郭美美事件”的调查,既不是对红会的辩护,也不可能如一些人所期望的那样,挽救红会的公信力。此次调查由红会社监委主导,作为第三方监督机构,其身份上的独立性确证了其调查结论的公正性。“郭美美事件”虽然尽人皆知,但真相究竟如何,其实至今仍是云山雾罩,因此,这个调查的结果既可能有利于红会,也可能不利于红会。更要看到,红会的沦落,本质上源于内部管理的混乱以及一些体制性原因,“郭美美事件”充其量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不管结果如何,都不可能左右公众对红会的评价。
那么,重启“郭美美事件”调查的价值何在?就是通过对话来认识和解决问题。“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官方和民意一直就处于两种相互割裂的话语体系中,红会说的公众不信,公众说的红会不理,这种彼此对立的状态,事实上也是事件持续升级,并最终导致红会沦为千夫所指的根本原因。但是回过头来看,我们发现并没有谁是这场事件的受益者。由于对话的缺失,信息处于高度封闭的状态,绝大多数人只能停留于事件的表现进行指责和批判,却很少有人去探究事件的真相,追问问题究竟出在哪,是个别现象还是带有共性,当然也就无法寻求解决之道。红会社监委作为独立第三方,搭建的这个理性对话的桥梁,无疑具有标志性意义,也应该成为今后出现类似问题时的一种制度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