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兰考大火发生后,县城三家宾馆都住满了记者,宣传部20多个工作人员全部动员“配合”采访,不仅为记者们提供免费住宿,还派员亲自在宾馆招待记者们,每餐五六百元的晚餐非常丰盛,满满一桌菜,因为量实在太多,很多菜几乎都没人动筷。宣传部工作人员对记者称,“招待好你们是我们的责任”。(《新民周刊》1月10日)
兰考的一场大火,让公众痛惜于无辜孩子的逝去,更痛惜于兰考官方毫无反省的姿态。从事发后第一时间发出类似于自我表扬的文风怪诞的通报,到此后变相拒绝记者采访事件关键人物袁厉害,再到有官员发出冷血总结,“7个孩子的生命,6名干部的担责,若能换来孤儿救助体系完善及社会进步,我感觉值了”,一系列的表现,让人不得不怀疑,兰考官方的主要精力不是用在总结教训解决问题,而是用在了舆论公关上。如此主次颠倒,不禁让人心寒齿冷。
一餐五六百元,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并不多,但考虑到兰考是国家级贫困县,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值得一提的是,据报道,此前当地对每名孤儿的补助仅仅是70元。另一组对比更加刺眼:因为经费问题,兰考当地迄今为止没有一家收养孤儿的儿童福利院,但是兰考县财政局却自筹资金2000万元,建设了兰考县财税服务中心。显然,当地政府并非没有钱,只是该花钱的不舍得花,不该花的时候却大手大脚。
“招待好记者是我们的责任”,这话并没有错。但问题是,招待好记者,并不是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从物质上尽可能地讨好记者,而是给外地来的记者以最大的舆论报道自由,尊重和保护记者的采访权,并利用政府的资源为记者的采访活动提供便利,使得记者能尽可能地接近事情的真相,这才是政府的责任。每一家正规的媒体,记者外出采访都有相应的经费,根本无须政府提供。事实上,作为被舆论监督的对象,当地政府与记者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不应该有任何的利益往来。当地政府多此一举,本质上说其实就是一种变相贿赂,用意再明显不过,就是通过“好好招待”让记者笔下留情。
政府财政来自于纳税人,因此每一分钱都该用在刀刃上。问题正在于,该如何理解这个“刀刃”。在公众看来,这场大火烧出了公共福利的投入不足,政府该痛定思痛,把钱花在民生事业上,而在当地政府看来,好吃好喝地招待记者,堵上记者的嘴,或许才是真正的“刀刃”。某种意义上说,对于这起悲剧,当地政府最感痛苦的不是7个孩子的死亡,而是来自外界的舆论压力。只要能够摆平媒体,让记者尽量说好话,或许是化解危机的最佳捷径。
事实上,这并非痴人说梦。尽量对兰考官方这番“好意”,记者们纷纷表示拒绝,但在现实中,“好好招待记者”却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习惯性选择,并不乏“成功”的案例,也确实有不少自律性不高的媒体记者在利益面前而丧失了职业道德。因此,“好好招待记者”这种扭曲了舆论监督的现象,不仅需要地方政府反思,也是对记者的一种提醒。
http://news.qq.com/a/20130110/000479.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