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功利教育下,没有谁是赢家

(2012-10-21 20:38:58)
标签:

杂谈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刚刚完成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课题显示,目前我国有30多所高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和在校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部分已超过本科生。然而,近年来,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至2011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武汉晚报》10月21日

与高校出现本研比例倒挂现象相映成趣的是,学历与就业率的倒挂。硕士生的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看似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但其实本科本也好不到哪去,就业率不如中专生、技校生。再比下去,中专生、技校生还不如农民工呢。这样比来比去,其实价值不大。

单纯从就业率来看,与学历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学历群体的就业率高低,一是看与市场的匹配度。市场稀缺什么样的岗位,符合这些岗位的人才的就业率行情必然看涨。企业是讲成本意识的,如果只是招一名技校生就能胜任的电焊工,何需花费更高的成本才招一名本科生甚至硕士生呢?二是看能力。学历和能力显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在越来越强调专业性和社会分工的现代社会,学历与能力可能完全是两个概念。硕士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技校生,本质上是文凭的贬值,而非知识的贬值。

研究生扩招始于2003年,当年全国高校共招收研究生26万人,今年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则达584416人,10年间翻了一番。2008年,五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表示,我国15.7%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10人以上(含10人),还有近1%的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20人以上,甚至达到30人。而美国高校中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的研究生人数一般为2—3人,5—6人就已属较高水平。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双重下降,必然导致硕士文凭含金量的严重缩水。因此要问硕士生就业率为何不如本科生,不如先问,除了一纸文凭,硕士生究竟比本科生强在哪?而市场是不迷信文凭的。

不仅仅是研究生如此。2008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但据报道称,我国高校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不包括硕士),最多的高达47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甚至还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与导师交流过。批量复制的研究生、博士生足以让人忧虑,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学历大国”的道路一路高歌,却与真正的教育大国渐行渐远。这不仅不利于人才的培养,甚至可能反过来降低国家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而这一切,无疑都是教育功利化的产物。一些高校之所以持续扩大研究生、博士生的招生,一方面是看重了学历教育的巨大市场,能给高校带来可观的收益,另一方面,在畸形的评价机制下,高校与高校之间比拼的往往不是谁的教学水平更高、谁的学术水平更强等核心竞争力,而是谁的楼更高更多、谁的学生数量更多等物质方面。可以说我们的高校赢得了眼前的利益,却输掉了未来。因为在功利化教育下,没有谁会成为真正的赢家。低质的教学,贬值的文凭,让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应有的竞争力,高昂的教育成本,让家庭不堪重负,而高校也会在各种负面评价和责难声中流失信誉,更重要的是,社会和国家也有可能在人为制造的教育“虚胖”中失去前进的动力。显然,现在到了为高等教育做“减法”的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