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媒体已被摆平”比招聘腐败更可怕
(2012-06-20 21:47:23)
6月17日举行的陕西米脂县2012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被曝出现了“神奇”的参考书——一本名为《公共基础知识》的陕西省直及地市、县事业单位考试专用教材(2012年最新版)。这本定价58元的参考书提供了240道练习题,其中的100题被选为今年陕西省米脂县事业单位笔试的考题,换句话说,但凡认真做过这本参考书所有练习题的考生,其参加该次考试的押题率可以达到“全中”。(《中国青年报》6月20日)
“神女”、“神父”之后,又现“神书”,招考领域似乎从来不缺这样的“神话”故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无疑都是一次漏洞百出且荒诞不经的考试——试卷多处出现差错,错别字、字体重叠,甚至连答题卡涂准考证号的地方都少一个空格。此外,按照日程安排,此次招考不再有面试、考察等环节,通过该次笔试的考生将直接进入体检环节。而100道考题全部来自同一本参考书,更是将此次考试的荒诞程度推向了极致。
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是管理漏洞还是组织不力,是招考职能部门根本就没把这次考试当回事儿,还是网友所质疑的存在“萝卜”招聘等腐败行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演了这场堪称“史上最无厘头”的考试,一时还难以得出判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作为一种人才流动的渠道,维系着社会的公平,而作为一种行政行为,它又与政府的公信力息息相关。毫无疑问,在公众短暂的惊诧和愤怒之后,无论是社会公平还是政府公信力,都将面临极大的信任危机。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据报道,事件曝光后,有考生对“还考生一个公平的机会”的期望表示悲观,贴吧上甚至出现“本地媒体已被摆平”的帖子。事情才发现短短几天时间,此时就断言“本地媒体已被摆平”,我个人认为相当大程度是网友的猜测,但这种态度本身则已经清楚地表明,他们对事件能否得到妥善处理缺乏信心,对有关部门是否具备自我纠错能力深表怀疑。
可怕之处就在这里:一起公共事件发生后,媒体曝光,还原真相,继而启动问责机制,本是最基本的处理路径,也是公众最起码的权利诉求。然而现在人们却失去了这种权利冲动,并且表现出一种“认命”式的悲观态度。换句话说,在一些考生和围观网友的眼中,真相是可以掩盖的,媒体可以被摆平的,错误是可以蒙混过关的,责任也是可以逃避的,唯有权力的知错就改是无法实现的,并且这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正常和理所当然,无法撼动。显而易见,这种正常背后,是民众对权力认知的不正常。如果说公众对此次招考本身的质疑表达的是一种失望情绪,那么所谓“本地媒体已被摆平”则分明写着“绝望”两个字。问题是,这种绝望究竟从何而来,是以往类似经验的习得,还是相关部门的拙劣表现给了公众最恶意的想象?
公众可以容忍政府部门犯错,但前提是政府部门必须让民众相信,自己有纠错的能力和机制。这是一条底线,一旦失去了这条底线,政府部门会被习惯性地猜忌,民众则始终处于被伤害的角色,从而两败俱伤。对于这起问题招考事件,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就事论事地查明事实,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更要反思:究竟是什么让公众对政府部门如此不信任?事实上,这样的反思,也是很多地方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