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把商业投机当时尚

(2012-06-09 23:45:27)
标签:

杂谈

    广东惠州仿建奥地利小镇引争议。“五矿·哈施塔特”——中国企业和作为联合国文化遗产的奥地利小镇的“混搭体”,出现在广东惠州博罗县郊外的山坡上。尽管面临“破坏环境”的指责,建成的“洋镇区”却因为色彩鲜明、风格独特,成了“旅游点”。种种迹象表明,由于“钱景”看好,这个“洋小镇”并不在意种种非议,“仿别人的建筑,让大家说去吧”。(新华网6月7日)

    从2011年传出消息,到如今傲然耸立在广东惠州博罗县效外的山坡上,尽管这个土洋结合的异类建筑一直饱受争议和指责,但这并不防碍它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关注度的持续升温,这个项目正从最初的一个普通中高档房地产住宅项目向商业地产和旅游产业开发转变。项目负责人沾沾自喜地说,“现在,我不能说争议越多对我们就会越好。但我觉得这一点的确比较有‘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钱景”看好,诸如是否侵犯知识产权之类的问题也不再是个问题。奥地利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领事伍骏霆就表示,作为奥地利的公民,“我们对在地球的另外一端有一个奥地利风格的小镇感到荣幸。”2005年,只有47个中国人到过哈施塔特,而在“抄袭”争议出现的2011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8700人,增长了185倍。
    “五矿。哈施塔特”本来就是一个地产项目,立足于经济诉求,你硬要从文化的角度去解读,未免显得迂腐和自做多情。而从商业角度看,这个项目不仅名利双收,同时还实现了互利互惠,无疑是成功的典范。在一个以结果论英雄的时代,除了膜拜其创意上的大胆和营销手段上的独到之外,让人实在不好意思再说什么。
    但也正因为如此,笔者最大的担忧是:“五矿。哈施塔特”的成功,会不会树立一个错误的行业导向,带动一大批跟风效仿者,从而使这种“混搭体”建筑蔚然成风,“山寨洋房”满地皆是?这个担心显然并不多余。既然有成功的范例在前,哪怕是拾人牙慧,相信也会有人冒险一试。而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莫过于抄袭了。“五矿。哈施塔特”的成功本身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照搬过来的成本其实非常得低。到时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走过“奥地利小镇”,看到了“巴黎大街”,左边是“哥特式”居民区,右边是“古罗马式广场”……哇噻,每天都相当于在逛世界公园。
    你腻不腻?当“洋建筑”的卖点被泛滥化地复制之后,还有多少剩余价值?当人们的猎奇心态被过度消费之后,这样的建筑还在多少“钱景”可言?事实上,“五矿·哈施塔特”的策划和营销模式可以复制,但其成功却无法复制。只能说,“五矿·哈施塔特”只是一种商业投机行下的产物,它在正确的时机做了正确的事情,所谓它赌赢了,但并不代表它是值得效仿的对象,更不意味着它会引领一种时尚潮流。某种意义上说,“五矿。哈施塔特”的成功其实是一种悲哀,中国式建筑曾经在世界享有极高的地位,但今天却要靠抄袭别人来装点门面,这既是创造力的退步,也是审美能力的自我矮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