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6月11日,崔永元在微博中怒斥湖南省教育厅:“不努力、不作为、不要脸!”崔永元在微博中写道:“崔永元公益基金培训100名湖南乡村教师。为此,湖南省教育厅回复:不反对、不支持、不参与。我们非常愤怒,正式评价湖南省教育厅:不努力、不作为、不要脸!”(人民网6月13日)
印象中,崔永元算是一个相当平和自谦的人,骨子里的那种自嘲精神,犹为公众所喜爱。近年来,崔永元渐渐淡出屏幕,加之其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经常会在公共场合发表一些独特的见解,虽然表达依然犀利,但往往是对事不对人。此番小崔直接在微博上对湖南省教育厅发飙,可见其愤怒已经到了无法抑制的地步。
崔永元直斥湖南省教育厅“不努力、不作为、不要脸”,虽然刺耳,但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并非不可以理解。民间公益组织开展公益性项目,肯定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尤其是像培训乡村教师这样跨地区的大型公益项目,如果政府不参与,也不给予必要的协助,在现实中基本上是寸步难行。更重要的是,培训乡村教师说起来其实是教育部门的职责,现在由民间公益组织来做,不花政府分文,只是需要政府部门提供一些方便,还一幅漠然视之的态度,这无论是对民间公益组织,还是对湖南省的乡村教师,都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
针对崔永元的微博“怒斥”,湖南省教育厅迅速作出回应,称接到崔永元公益基金的电话后,“湖南省教育厅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当即表示,崔永元公益基金为湖南培训乡村教师,我们表示欢迎,但请对方来一个公函,将有关情况说清楚,以便我们研究处理”,此后,双方还曾多次电话沟通——从目前来看,双方的交流非常顺畅,事情的进展也很顺利,为何后来急转直下,以至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我个人认为,原因出在崔永元公益基金对湖南省教育厅提出的六点要求上。民间公益组织不属于行政部门,与湖南省教育厅之间没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理论上讲当然可以提出要求。但要知道,这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在一些行政官员的眼中,任何事情任何人其实都是有级别有身份的。你一个小小的民间组织,动不动就对一个厅级单位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而且诸如“保证公益的每一分钱都能真正用到乡村教师的身上”这样的要求,恰恰是政府部门所无法做到的,这成何体统?这样的态度让官员很不适应,甚至是非常得反感。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与湖南省教育厅联系的只是一名叫“董峰”的普通志愿者,而非当家人崔永元,这对讲究“级别对等”的官场来说,这同样是不可接受的。
和政府部门打交道,人际关系比什么都重要,要做事,先得学会做人。无论是措辞,语气,还是行为方式,甚至是思维模式,都要符合官场的规则。假如崔永元公益基金这样来操作:公文的抬头首先写上“尊敬的领导”,接下来不提要求而写“请求”、“恳求”,同时语气和措辞上尽量婉转,重点突出政府部门在这一公益项目上的主导地位和重要意义,效果肯定要好得多。当然,如果再搞个大型慈善晚宴,邀请各路明星大腕参加,崔永元亲自出席,并与教育厅的领导合影留念,然后全国各大媒体纷纷予以宣传报道……那就完美无缺了,什么样的事情办不成?
只是这个官场的世界,崔永元们永远不懂。所以说,崔永元与湖南省教育厅的冲突,不是因为对某一件事的看法不同,而是整个理念和价值观存在巨大差异。在崔永元和他的公益基金看来,成本和效率最重要,他们希望用最短的时候最直接的方式,来做最多的事情,而在官僚阶层的眼中,办什么事儿都不能坏了官场的“规矩”,否则一切免谈。最终只能是鸡同鸭讲,一拍两散。从某种意义上讲,湖南省教育厅不是“不要脸”,而是太要脸了,以至于把脸面问题置于比公益事业和职责更高的位置。
由此想到,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崔永元公益基金尚且如此,那些更加草根的民间公益组织又该是怎样一种窘境?又有多少利国利民的公益项目因此而中途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