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粮液机场”勾兑的权力媚态

(2012-05-24 21:02:21)
标签:

杂谈

    有媒体报道,23日,四川宜宾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消息称:四川省宜宾机场将搬迁并命名为“五粮液机场”。此消息一出,立即受到很多网友关注。对此,宜宾市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称:四川宜宾机场更名“宜宾五粮液机场”,是经过立项批准的,将会为带动整个宜宾的经济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且这也非国内首家以企业命名的机场,贵州茅台机场也将在年内开工。(中国网络电视台)
    有网友调侃:“建议西安咸阳机场改为西安西凤20年机场,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改为呼和浩特河套王酒机场,榆林榆阳机场改为榆林大烩菜机场,还有北京二锅头机场……”虽是调侃,却也道出了问题的实质。机场作为公共建筑,尤其是作为对外展示城市自身形象的重要窗口,其命名多多少少体现出当地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以企业作为机场名称,商业味太浓不说,还透着些许的低俗之气。这难免会给人一种政府“唯利是图”的错觉。
    问题还在于,以企业来命名机场,有行政权力越位的嫌疑。政府是市场的守夜人,其角色定位是中立的,政府部门固然有义务扶持企业发展,但职能仅限于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确保合同的履行,而不是大包大揽,直接干预企业行为。“宜宾五粮液机场”虽经过立项批准,但很显然,这就是一则变相的广告,政府越俎代庖,把企业行为变成一种政府行为,既有滥用权力之近忧,也有贱卖甚至白送公共资源之远虑。机场可用企业名称来冠名,那么公交站台、道路、公园等也可以,长此以往,今后恐怕企业都不用做广告了。
    正如有网友所普遍关注的,机场冠名是否产生了费用?机场能否用企业来冠名是个情理问题,而机场如何用企业来冠名,则是一个法理问题。机场作为公共设施,举纳税人之力而建,在所有权上属性上应为全民所有。因此,机场冠名就不能仅仅是政府的立项批准,而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征得纳税人的同意。“五粮液机场”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五粮液的知名度,并且带来可预期的利润,民众要求回报理所当然。然而对此问题,政府却未置可否,这不免令人心生疑虑。
    宜宾方面解释称,四川宜宾机场更名“宜宾五粮液机场”,将会为带动整个宜宾的经济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且这也非国内首家以企业命名的机场,贵州茅台机场也将在年内开工。这个解释显然不能让人满意。所谓“经济更上新台阶”,并不意味着政府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至于“并非国内首家以企业命名的机场”,则更有狡辩的嫌疑,一种行政行为是正当合法,依据的是法律法规,而不是“别人也在做”。
    宜宾机场更名为“王粮液机场”,有两个深层次的背景不能不提。一是当前一些地方的龙头企业,在做大做强之后,居功自傲,挟纳税和解决就业人口以令政府,二是政府本身有一种发展焦虑,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惜代价地为企业忙前忙后,千方百计地取媚于企业。最后的结果是,企业发展了,经济指标上去了,但民生却并没有得到改善。这两种心态都是值得警惕的。
    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依靠的不是权力襁褓,而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苹果、微软等世界知名企业莫不如此。事实上,以茅台、五粮液的市场地位,政府还要如此献媚,不仅显得多情,也很可能适得其反,压抑了企业的进取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