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多少善款可以拿来“应急”

(2012-05-24 00:15:11)
标签:

杂谈

近日,香港援助的绵阳紫荆中学被拆改建地产项目引关注。绵阳市规划局副局长何林泰强调,紫荆民族中学原址临近火车站和交通要道,不利于办学,当时原址重建只是应急之需。香港议员王国兴表示,内地政府改变规划,学校拆迁重置,香港纳税人的钱等于白白浪费。(红网523

http://news.163.com/12/0523/10/826CFU3C0001124J.html

 

 

香港援助的绵阳紫荆中学建成不到两年即被拆除改建地产项目,被舆论普遍认为是“学校为商业开发让路”。面对民众的一片质疑之声,尤其是来自港府的压力,绵阳方面以“应急”说相回应。表面看起来,这一解释有理有据,既有“长远规划”,又有“师生和家长”的迫切请求,似乎绵阳紫荆中学的推倒重建不仅不是香港方面所质疑的“白白浪费”,还是一件深得民心的大好事。

 

 

但事实上,谁都能看出以“应急”作为借口其实非常的牵强。绵阳紫荆中学的重建,香港出资400万港元。这绝不是一笔小数目,对急需建设资金的震后灾区来说,则尤其显得珍贵。更为重要的是,这笔钱是香港纳税人的血汗钱,他们有理由要求能够建成一座长期性甚至永久性的学校。因此,用好这笔钱,使之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应是最起码的职责伦理和道义底线。然而两年时间不到即被拆除,还拿“应急之需”当做挡箭牌,一方面折射出当地政府在援建资金管理和使用上的无序和混乱,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城市规则层面的重重弊端。退一步说,假如“当时原址重建只是应急之需”确是实情,那么花费400万港元的善款建个临时建筑就是个更需要当地政府深刻反醒的事情。

 

 

针对质疑,绵阳市规划局副局长何林泰表示:提升灾区办学环境的规划在前,商业开发项目在后。话说得很漂亮,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现在是学校为了商业开发让路,而不是商业开发为学校让路。学校早就存在那里,倘若当地政府真的把提升办学环境放在第一位,何以今日有被拆的结局?不必讳言,当初的建和如今的拆,说白了都是为了利益因素。绵阳紫荆中学原址如今也许确实已不利于办学,被拆已是无法更改的命运,但没有反思,反而以此来炫耀政绩,显然就有些过分了。

 

 

牵头援建该中学的香港教育工作者联合会会长杨耀忠表示,当时选择援建民族中学,是由四川省教育厅推荐的,而援建之初对于学校未来会拆迁并不知情。香港人想不到的是,当初政府部门隆重推荐的建设项目,竟然只是个“应急工程”,两年不到就被拆了,而绵阳方面想不到的是,香港人竟然如此“小气”,区区400万港元的援建资金还如此挂念,两年之后还能引起一场掀然大波。这就是差距所在,也是问题的实质。

 

 

随着事件关注度的提升和舆论的升级,绵阳方面应对危机的官方说辞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先是说开发商“擅自拆除”,政府并不知情,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处罚措施,后又发通稿称,由于绵阳雨情不断,原紫荆中学空置的教学楼临近施工基坑,已发生严重倾斜,危及人员安全,教学楼已于519日晚拆除”,如今又改口称“不利办学”。自相矛盾的背后,危机公关的心态已是非常明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