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5月21日,记者从府谷县委宣传部获悉,关于“府谷司法局正副局长学历均造假”网贴一事,连日来,在榆林市委组织部督查组的全程督导下,调查组进行了认真取证核实,查明府谷县司法局副局长刘利荣同志存在学历造假,干部考察组在考察过程中存在考察失实的情况,并按照有关规定对其本人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西部网5月22日)
经查,刘利荣高中、专科学历均系伪造。其高中文凭是为了达到报考本科院校的条件而自行伪造,大专文凭和学籍档案系本人因招工需要在西安购买。而据刘利荣父亲的同事向媒体介绍:刘利荣初中没有毕业就当了兵,复员后在府谷县新民镇开了几年车,2010年,刘利荣突然就成了司法局副局长。从一个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司机,仅凭不断地造假便能通过层层的组织审核,一跃而成为当地司法局副局长,这样的官场奇迹几乎已经突破了人类的想象。这一瞬间,什么萝卜招聘量身定做,什么湘潭神女湘潭神父,顿时显得那么得幼稚而可笑。
从网帖曝出“府谷司法局正副局长学历造假”一事,到当地政府宣布处理决定,仅仅用了短短几天时间。其中包括,查阅刘利荣本人档案、查看会议记录、个别谈话、调阅原始文件、到相关院校调查取证,并与刘利荣本人谈话核实,整个调查过程严谨而神速。然而这也恰恰反证出这起违规用人事件的离奇与荒谬:如此轻易就被识破的低级造假行为,何以长期以来竟无人发现?这究竟是因为我们的组织工作形同虚设,还是另有不可为外人道的隐情?
当地政府对于这起事件的定性是,刘利荣本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进行学历造假,故意欺瞒组织”,干部考察组在考察过程中存在“考察失实、把关不严”的情况。言外之意,大概又是“个别同志的个别问题”之类的官话。但细想之下,此种说法显然经不起最起码的推敲。刘利荣故意欺瞒组织这肯定不假,但问题是,组织怎么就那么容易被“欺瞒”呢?如果“考察失实、把关不严”的说法成立,那么可以想象,这样的升官捷径必然会被广泛复制,不知多少不学无术之徒花几块买几张假证就混进了公务员队伍,府谷官场岂不早已成了任人上下的公共汽车?
“把关不严”的背后,有太多的疑问无法用常理来解释。在我们的官场现实中,领导的司机后来成为领导的,并不罕见,但像刘利荣这样没有任何过度就直接由一名领导司机摇身一变成为司法局副局长的例子,则是闻所未闻。此其一。其二是,当学历当然并不能完全代表能力,但刘利荣初中未毕业就去当了兵,退役后就一直为领导开车,显然没有多少时间去学习,如果他都能在司法局副局长这个对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岗位上工作两年多之久,而无人觉得异常,那么我们只能解释为,府谷县司法局副局长是个谁都能干的位子。不容忽视的一个细节是,刘利荣在2010年突然成为司法局副局长之后,在当地成为笑谈。这样一封“举报信”,要说当地政府丝毫没有耳闻,恐怕谁也不会相信。
以前人们常说“拔出萝卜带出泥”,现在人们说的更多的是“拔出萝卜带出屎”,意思是说某些丑陋的现象背后往往有着更为不堪的内幕。从目前的情况看,对这起官员学历造假事件,当地政府至少要对这些两个问题予以彻查,并尽快公布真相:据媒体调查证实,刘利荣家里有煤矿背景,其父是府谷县知名的煤炭企业家,资产过亿,曾经向灾区和困难群体捐款700多万元,被府谷县政府授予"劳动保障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他的升官奇迹与其父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当初究竟是谁提拔的刘利荣,组织程序是怎么样的,参与者都有谁,都必须要查个水落石出,否则,难保还会出现张利荣,李利荣。可以说,这起用人腐败事件屁股上的屎还远远没有擦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