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瑾之死引发的人性追问
(2012-04-03 20:09:31)
标签:
杂谈 |
贺瑾之死引发的人性追问
陕西安康24岁的女孩贺瑾被查出罹患癌症,随后父母男友纷纷弃之而去,4月1日,贺瑾离世,目前,其尸体仍停放在医院太平间里,没有亲人处理后事。
http://news.163.com/12/0403/05/7U53HN4C00011229.html
据知情人透露,贺瑾从小命运多舛,幼年父母离异,自小寄养在姑妈家。今年3月初,女孩感觉身体严重不适,到医院检查后,已是肝癌晚期。与病魔抗争了一月之后,24岁的安康女孩贺瑾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捉弄。比死亡更让贺瑾无法接受的是,在她生病住院期间,父母和男友纷纷离她而去,留下她独自忍受病痛的折磨。贺瑾死于愚人节,她的一生就像是命运开的一个无比悲凉且恶毒的玩笑,人之不幸,或许其过于此。
让人略感欣慰的是,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这个24岁的女孩,没有被所有人抛弃。由于无人管,贺瑾在医院的治疗和生活就成了问题,病房的病友出于同情,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照顾她,买饭给她。医院领导要求提供基本的医疗救治和生活保障,还特意安排专人护理。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尽职尽责,以及病友的无私关怀和帮助,或许是贺瑾在弥留之际唯一所能感受到的一丝暖意。
但这显然无法弥补被至亲至爱的人无情抛弃所造成的巨大的心灵创伤。正如安康市中心医院急症科副主任汪先生所说,“这时候病人最需要的就是亲人的关怀和温暖,亲情的缺失将是病人最大的遗憾。”
贺瑾生病住院之后,她的妈妈开始还断断续续过来看看,给她送饭,后来就失去了踪影。
贫穷本身不是罪过,但因为贫穷而丧失了最基本的良知和责任,就是一种人性之恶。不论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成为贺瑾的父母抛弃女儿这一举动的借口。尤其是,贺瑾离世后,其尸体仍停放在医院太平间里,至今没有亲人来处理后事,这几乎我们所能想到的人世间最为绝情之事,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人理解和宽恕。但在谴责和愤怒之时,或许我们还应追问一句:又是什么导致了扭曲的亲情,让人性如此乏力?
从报道中可知,贺瑾是一名在异地打工的女孩,尽管我们的医疗救助和保障体系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像贺瑾这样的社会底层的者,显然还不在被覆盖之列。而她的家庭,同样属于社会底层,根本不具备筹集资金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处于社会边缘的家庭和社会边缘群体,并不在少数,他们共同的特征是,生,没有多少尊严可言,死,同样没有尊严。一场大病对他们而言,就如大厦将倾,不仅“等死”是唯一的选择,即使是获得最后的体面也是一种奢望。
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人性不断向善的过程。而人性向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引领和道德宣传,还需要制度的锐意改良,以及国家和政府为民众提供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作为强大支撑力。让无力者有力,让悲伤者前行。但愿贺瑾之死引发的社会痛感,只属于过去和现在,不属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