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龙贵
大庆温泉果菜基地是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目前正在全力打造一项“天字号”民生工程。该项目计划投资61.3亿元、规划面积2456公顷,计划建设2.4万栋温室大棚,预期产业格局年创效益50亿元,吸纳近6万就业人员。然而,当地部分群众并不认可政府的“良苦用心”,佘志全等19户人家实名举报称这一“天字号项目”是“败家工程”——先期建设的“38栋实验大棚”已经撂荒损坏,新建的两处砖瓦窑未投产即马上拆毁,用上百万元的别墅当“种子商店”。一些人还质疑政府在该项目土地承包中二次获利。(《中国青年报》2月6日)
老百姓中流传这样的一个顺口溜,“建设第二个寿光,大棚全撂荒。”显而易见,当地政府正全力打造的“天字号”工程,实际上连一个徒具观赏意义的面子工程都算不上。
这样一个问题丛生的项目,究竟是怎么通过的?据悉,在项目立项之初,时任林甸县委书记崔莹就确定了项目发展基调:“这个项目可行,但规模小了不行,要走产业化之路。”这句知单看固然不错,但若放在该县2011年财政收入还不到3亿元,林甸县“连干部职工工资都保证不了”的语境下,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以如此薄弱的财政能力,去打造一项总投资额为61亿元的项目,完全是一项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一个“时任”道尽其中奥妙所在。地方官员任期不过短短几年,只有折腾出令人瞩目的大项目,才能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显著政绩。成功了,固然锦上添花,即使失败了,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留下烂摊子让后人收拾。劳民伤财的“天字号工程”,无疑又是一个政绩需求下的牺牲品。
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据一位李姓的基地打工者介绍,基地内实际投入生产的大棚不足200栋,只有二区的大棚投入生产的较集中,“是给领导参观用的”。可见,在当地政府眼中,这个项目的评价标准,不是投入产出比,解决了多少就业,而是能否让上级领导满意,领导满意了,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将不是问题。反过来想想,那些领导也不是傻子,何以看不出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答案只有两个,要么参观视察工作本身就是走马观花式的,要么上下级之间早已互通有无,心照不宣罢了。
当地政府将其定性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工程、菜篮子工程、民生工程、惠民工程,现在看来,当然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但值得警惕的是,千万不能因为其可笑,而忽视其存在。此类口号因为带有某种天然的政治正确性,而具有相当的欺骗性,譬如地方政府在上马某个政绩工程或者形象工程,往往在立项之初就能畅通无阻,上至上一级政府,下至当地民众,谁能反对一项“民生工程”呢?而至项目一旦开工建设,大笔资金投进去,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出于各自利益的考量,各级政府恐怕也只能默认即成事实,硬着头皮扛下去,打着“民生”的名义,最终戕害民生。
因此,杜绝此类“败家工程”,不仅要纠正扭曲的执政观念,预防一把手权力独大,以及加强监督,更关键的一点是要保障决策民主,让民众、民意充分参与到政府决策中去。什么是“民生工程”,政府说了不算,得先拿出来晒晒,让民众品头评足一番,民意认可了才能通过。一言以蔽之,民意认可的未必是好东西,但民意不认可的一定不是好东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