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他(药家鑫),我也捅……怎么没想着受害人当时不要脸来着?记车牌。”很难想像,据留言人的资料显示,如此的话语竟然来自一个大学生———药家鑫的同门师妹李颖。近日,此言在网上疯传开来,网友们纷纷指责李颖。对此,教育、心理专家称,“药家鑫们”正给我们的教育敲响警钟。(《重庆晚报》4月4日)
http://news.163.com/11/0404/07/70PH0DTU00014AEF.html
为了确定帖子的真实性,记者查询到了该名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李颖。在其主页上记者发现,李颖的个人签名已改为“其实不是逃避,我一直都在道歉……真心希望大家能原谅我,我真的错了!”不管“我要是他我也捅”是一种极不负责的网络恶搞,还是出自李颖的真实想法,这条微博在经过上万次转发之后,事实上已经成为一起公共事件。
2010年10月20日晚,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伤女服务员张妙。因发现伤者在记其车牌号,药家鑫从包里取出尖刀,连捅张妙数刀,后弃刀驾车慌忙逃离现场,致其当场死亡。药家鑫事先解释其疯狂行为时说,怕遭到张妙无休止的要钱纠缠,“农村人最难缠”。可以看出,“我要是他(药家鑫),我也捅……怎么没想着受害人当时不要脸来着?记车牌。”与此几乎如出一辙,即认为维护自己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利益而不惜代价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件,而在这些年轻人的眼里,他人的生命是如此贱如草芥。我们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竟会有如此根深蒂固的等级尊卑的观念,但又不得不承认,是非不分、底线丧失和价值迷失并非个别现象。
相比药家鑫的疯狂行为,身为旁观者的李颖所说“我要是他,我也捅……”,其惊悚程度显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此,合理的解释有这样几个,一是“无知”,一个女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对外面的世界以及基本的道德伦理完全处于绝缘状态,才会说出如此反人性的话来;二是如网友分析的“心理问题极大”,否则以一个大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可能意识不到这句话的荒唐之处,以及对受害者家人的伤害和由此而可能产生的舆论反响。三是为了出名不择手段。当下,“炒作”已经不是娱乐圈的专有名词,一些普遍人也可能会利用一些耸人听闻的行为和言论而搏出位,甚至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利益,而只是寻求一把刺激。无论是哪一种解释,最终都指向了我们的教育急亟待补上价值观的一课。
毫无疑问,我们处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年代。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当代大学生在接受资讯和交流沟通方面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方便快捷。这有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使得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的主动性增强。但也可能导致另一个极端,即以个人为中心,自我主义严重膨胀。另一方面,在越来越功利化的教育背景下,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和就业率,讲究实用主义,而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价值观的教育。两方面的原因,直接导致一些大学生在纷繁琐复杂的社会里,逐渐失去了判别是非的能力,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被淡化甚至被颠覆。
对于李颖的言行,有专家认为其基本的人性都已丧失。我其实并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不应忽视李颖的身份,她是药家鑫的同门师妹,面对药家鑫的遭遇,她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是对校友或者说是对于更熟悉的人的一种本能的同情和辩护,不该否认,这也是人性化的一种客观体现。事实上,该校持这一心态的人并不在少数。可见,“我要是他我也捅”真正可怕之处并不是人性的丧失,而是价值秩序的颠倒,真正让人无法容忍的,其实是这些大学生将校友之情凌架生命之上。之所以如此,我想更大一部门原因在于,她们缺乏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面对网络上的千夫所指,李颖已经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并且她已经做出道歉。但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责任都该由一个女大学生来扛。李颖应该为其言行反思,但应该反思决不仅仅是李颖一个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