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公务员热”,究竟谁不冷静?

(2011-02-17 23:50:51)
标签:

杂谈

 

今年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第18个年头,公务员法实施已经5年。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士秋接受专访时称,应该冷静看待公务员热(《新京报》2月17日

杨士秋在分析成因时认为,一是公务员考录提供了公平竞争机会,参考积极;二是考录实行中央统一招考、集中报名,客观上形成报考人员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状况;三是公务员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不少人希望成为公务员;四是近年就业形势较严峻,公务员成为重要选择。一言以蔽之,每每成为舆论关注焦点的“国考热”,在杨士秋看来其实不能算个事儿。官方首次对“国考热”的回应,听上去更像是一种辩解。

 

 

在其位谋其职,什么山头唱什么的歌,作为国家公务员局的副局长,杨士秋作出这番解释并不令人奇怪。但很显然,尽管我们并不能否认杨士秋的这番分析有合理的成分,但就总体而言,确实与民意相距甚远。2008年“国考”报名人数达到八十万,2009年突破百万,2010年创造一百三十五万的历史新高。不断刷新的新纪录,并不能仅仅从公务员这个职业本身来考量。公务员收入高福利好,但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行业,只要努力都有可能成功,为何只有公务员如此光芒四射?这是因为公务员的优渥待遇并不与个人努力成正比,而更多依赖的是体制和政策上的优势。譬如养老双轨制,以及事实上的能进不能退的高保障性。可以说,正是这样的隐性附加值才造就了“公务员”的巨大魅力。

 

 

另一方面,“公务员热”也与不断强化的官本位意识密切相关。在今天,“公务员”更像是一个身份标识,一朝跨入公务员行列,即意味着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身份上的优越感。网上有人喊出“争取考个公务员,考不上就嫁个公务员”,虽为戏言,但其中所透露出的某种社会心态却是清晰可见的。之所以如此,与当下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有关。社会转型时期,不同阶层都有某种程度上的不安全感,因而稳定成为最大的诉求。在我们这样的有着“官本位”悠久传统的国家,吃官饭无疑是最稳定的出路。当然,最重要的是,“稳定”本身就是享用不尽的利益源泉。譬如在金融危机时期,企业纷纷减薪,但公务员仍可以逆势加薪。最夸张也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某地发生官场腐败窝案后,还声称要“维护官场稳定”。

 

 

“公务员热”必然以牺牲专业能力和职业理想为代价,最可怕的是抑制了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大多数社会精英都跑去分享社会财富,谁愿意去创造财富?对于这一点,梁启超在1921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到,从前的普通观念,是想做官才去读书,现在的学生,他毕业后怎么的变迁,虽然说不定,若当他在校期间,说是打算将来拿学问去官场里混饭吃,我敢保一千人里头找不出一个。”梁公在90年前如此乐观,而今“去官场上混”之风竟愈演愈烈,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杨士秋表示要冷静看待“公务员热”。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媒体对“公务员热”的热炒还是民众对“公务员热”的焦虑,都是一种相当理智而非不冷静的表现,恰恰相反,貌似冷静而不冷静的是相关部门。加快公务员体制改革,为“公务员热”降温,已经迫在眉睫,但如果官方还在千方百计为“公务员热”辩护,而无视其对整个社会的负面影响,很可能延宕甚至错失改革良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