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发展也需要看不见的努力
(2011-01-09 22:33:17)
标签:
杂谈 |
北京路,昆明最繁华的主干道之一,这里将是未来昆明地铁的核心站点。由于地下各种管线密布,地铁施工部门坦言,管线动迁是此处最复杂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地下管网乱账难理这一由来已久的城市顽疾,也由此暴露出来。(昨日《春城晚报》)
从空间上划分,一个城市可以分地上和地下,前者指向的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道路建设,以及次第而起的建筑,后者指向的就是各种管线、管道构成的星罗密布的地下管网。如果把城市地表以上的看得见的部分比喻成一个人的四肢和躯体的话,那么看不见的地下管网就如同一个人的血管。很遗憾,我们的四肢和躯体日益强壮,但是却常常遭遇血管“梗阻”现象。这显然不是健康的表现。
地下管网乱象,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为历史遗留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又是当下政府必须面对和承担的现实责任。对地铁施工部门而言,这或许只意味着苦恼和无奈,但对政府而言,这却意味着建设成本的加大,意味着公共财政的流失。事实上,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现代城市越来越呈现一种密集化的趋势,城市的每一步发展,都必须与地下管网建设相匹配,倘若地下不给力,甚至时不时地制造麻烦,那么发展城市就是一句空谈。
更重要的在于,这是关首市民安居乐业的不折不扣的民生问题。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不算自然爆管,仅施工原因去年就发生了180多起自来水管损管事故;电力管网4年内79次被挖断损伤;煤气管道则在3年内发生事故上百起。每一起事故都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随后是怨声四起。地下管网如何一团乱麻我们看不到,但是能清晰地感受到,而市民的抱怨声则相关部门不仅感受得到,而且看得到、听得清。退一步,老百姓希望在做饭的时候有自来水,想看电视的时候有电,这只是基本的生活诉求,并非多么过份的奢望。
地下网管乱象如麻,以至成为久治不愈的城市顽疾,很多人都愿意相信这是历史原因,技术原因,从而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不唯昆明,国内许多大中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尴尬,每到雨季,假如天公不作美,我们就会看到某城市内涝的惨状,甚至有城市因为地下管网问题而酿成灾难。“大城市病”的病根,其实就是基础设施的落后和管理上的无力。既然大家都管不好,那似乎也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罪不责众嘛。这当然可以获得暂时的解脱,却不能成为永久的麻痹。毕竟,治理好地下管网并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问题是我们有什么样的认识。
有一个对比既有趣又耐人寻味。对于施工损管的行为,施工方认为是管理方缺乏精确图纸管理不力,而管理方则坚决予以否认。孰是孰非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种相互指责中,我们至少可以判定有一些损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前提是每一个部门都能做好自己的本份。从这个意义上说,地下管网的“乱七八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地上利益的盘根错节,以及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政。可见,治理地下管网如治滇,关键还在于治人。
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修地铁、建高楼、治滇池这样看得见的努力,也离不开治理好地下管网这样看不见的努力。不必讳言,地下管网乱象之所以积弊成疾,制约城市的发展,与以往有意无意地忽视这些看不见的努力有关,原因很简单,它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作为一个在幸福排行榜年年榜上有名的城市,治理好地下管网是无法回避的责任。套用龙应台的一句话,畅通的地下管网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