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100平米的审计局大楼有没有经过审计?
(2010-06-10 18:46:39)
标签:
杂谈 |
人均100平米的审计局大楼有没有经过审计?
近日有群众反映河南洛阳市嵩县审计局违规修建豪华办公楼,以及为本单位职工修建超标准住房。记者实地走访后发现,该局建有四栋职工住宅楼,每一套大概都在200平方米以上。新建办公大楼大概有3000多平方米,而该局只有20多名职工,平均每个人有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河南日报》6月9日)
http://news.163.com/10/0609/08/68NKTH1T000146BC.html
在这样一个权力通吃的年代,政府部门从来是不会亏待自己的。譬如修个豪华办公楼,为职工建几栋住宅楼之类的事情,说实话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闻了。让人有些意外的是,这一次的主角变成了审计局。
对于审计部门,前审计长李金华有一句经典的比喻:国家财政的“看门狗”。也就是说审计局是专门监督政府部门花钱的。现在倒好,审计局自己的先不干净起来。《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规定,正部长级别的官员办公室使用面积也不过是54平方米,然而小小的一个审计局,20多名职业就坐拥3000多平米的办公楼,人均达100多平米。按国家相关规定,政府机关不允许搞职工集资建房,然而4栋住宅楼就这么不知不觉地建起来了。这显然不是“看门狗”应有的监督者本色。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说其它政府部门违规建房只是污染了水质,那么审计部门犯同样的错误,则等同于弄坏了水源。某种意义上说,审计部门的违规花钱是最不能让人容忍的行为。因为审计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关系,你必须首先带头遵纪守法,起到一个榜样作用,树立起自己的的公信力和权威,才能理直气壮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如果审计局行不端坐不正,不仅没有底气和脸面去监督别人,事实上也等于间接怂恿其它政府部门违法违规。在审计监督尚且乱花钱的现象屡禁不止,更何况审计局自身已经“沦陷”?
审计局的同志强调了该局的办公条件比较差,并且资金困难,“要不然在2007年就动工的工程,也不会拖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有竣工,主要是资金不到位”。这或是实情,但怎么解释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该局办公条件从“连一个起码的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到“人均200多平方米”的“跨越式”发展呢?显然,问题的关键不是办公楼该不该建,而是人均100平米的审计局大楼到底是怎么建起来的,有没有经过审计?
至于建楼的资金来源,审计局的同志解释说,通过审计,他们每年都会有一定的罚没款,上交国库后,会有一部分返还给审计局,他们就是通过这笔款来建的办公楼。利用罚没款来办自己的“私活”,是许多有执法权的部门的惯用路径,问题是其它部门至少还审计部门来监督,而审计部门却是自己监督自己。当罚没款成为办公楼的唯一资金来源的时候,会不会形成一种“执法经济”?其审计监督职能会不会变相成为创收逐利的工具?
事实证明,所谓的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不过是职能分配的问题,没有谁比谁更具有道德优势。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任何一个政府部门都有“犯规”的本能和冲动。“人均100多平方米的审计局办公大楼”,再一次提醒,到了该解决“谁来审计‘审计局’”这个问题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