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只为内部学习,高调问政的意义何在?

(2008-07-23 21:36:30)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如果只为内部学习,高调问政的意义何在?

 

政务公开大厅内,窗口值班人员在电脑上看电影;副局长开着公车出来喝酒,却说是在“执法”;机关办公室主任吃完饭不付账还翘腿架在酒店大堂桌上闹事……种种类似现象,被暗访拍成专题片公开播放,一部名为《问政》的短片着实让长沙市天心区500多名副科级以上在职领导干部“惊出一身汗”。(《三湘都市报》7月23日)

 

类似举措,近年来并不鲜见。譬如杭州市早在2004年就专门成立了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进行类似的督促检查。去年,重庆渝北区也曾组织相关部门暗访公务员的“机关病”并制成专题片。这表明,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不仅是群众的强烈呼声,也是政府机关内部的自觉要求,并积极进行了制度上的改进和创新。

 

但必须厘清的逻辑关系是,曝光行政陋习是为了整治机关作风,但整治机关作风决不只为了曝光行政陋习。因此,公众真正的问题是:《问政》拍完之后,下一步该怎么办?

 

据悉,这部《问政》将首先被作为反面教材反复在公务员中播放,有关部门近日将把督查发现的问题集中汇总,向全区通报。看片子的第二天,各机关单位就开始组织集中学习,这部《问政》成了全区公务员的学习材料,每名干部职工都要撰写学习心得。

 

这样的后续处理,很难让人认同区纪委书记的乐观总结:“2个多月的机关作风整顿,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事实上,林林总总的机关陋习之所以要通过这样一种另类的形式曝光,充分说明这在一些政府机关早已司空见惯,公职人员也早就见怪不怪,甚至麻木了。在这种情况下,只在公务员内部播放而不向全体公众公开,能起到样什么的警示作用?语焉不详的“向全区通报”又何以能落到实处?更可笑的是,上班时间看电影,喝酒说成“执法”,竟然还需要“集中学习”,学什么,怎么学?

 

如果没有明确的责任指向,如果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如果只是为了内部学习学习,那么,高调的“问政”很可能只是一场热热闹闹的“制度秀”,虽然好看,却未必有效,充其量只能“刺激”一下相关机关人员,而无法从根本上革除原本根深蒂固的机关陋习。

 

报道中说,这部《问政》短片让领导干部们“惊出一身汗”。这固然很能大快人心,但却不是公众真正需要的效果。好的制度,其实并不需要让人“惊出一身汗”,它应该是常态的,可预期的,有内在约束力的。也就是说,当一个制度出台之后,政府工作人员就该知道一旦违反了制度,后果是什么,并且必然要承担某种后果,没有例外。机关病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而对此的制度措施也用了不少,为何总不见效?说到底,还是只唯上,不唯下的缘故,什么时候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们在面对群众的时候,也时时抱有“惊出一身汗”的心态,恐怕机会病就不治而愈了。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8-07-23/122615984727.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