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府部门对舆论监督不能持“应付”心态

(2008-04-15 21:39: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政府部门对舆论监督不能持“应付”心态
吴盟初

  首席评论

  SHOUXIPINGLUN

  如果政府部门的出发点仅仅是为“应付”舆论监督,而不是踏踏实实地解决群体困难,那么媒体的地位被抬得越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就会降得越低。事实上,政府部门事务烦杂,疏漏几乎在所难免,利用好舆论监督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极佳路径。

  经媒体报道广州江南大道南一段路10年来没人修变成一条烂路后,连日来,媒体不断接到附近市民表达谢意的电话:原来该路路况已有进展,见报后第二天便有砂石运过来,填好了大坑,路况明显得到改善。

  今年两会期间,一个令人感到欣慰的现象是,与会的官员代表大都对舆论监督摆出了欢迎和支持的姿态,并表示会把监督当作动力。从现实来看,政府部门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的确有了很大的转变。“十年无动静,一报道就灵”,江南大道路况这样的对比,或许是政府部门“欢迎和支持”舆论监督最生动的另类样本。

  但显然,这并不是公众想要的结果,甚至不是媒体想要的结果,流于表面的“欢迎和支持”,并不代表政府部门真正意识到舆论监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也不意味着从内心里尊重和重视舆论监督。

  据悉,当地住户就这条路已经投诉了好几年。可见,相关部门是知道情况的,也能预见到媒体随时都有可能加以报道。之所以一直“没动静”,原因还是压根没把舆论监督当回事。而从事后处理来看,也仅仅是“运来了砂石,填好了大坑”,并未彻底修好烂路。不难发现,其意也不在改善民生,只是敷衍了事而已。

  这件事,可以当作一个标本来剖析。一定程度上说,当前一些政府部门对待舆论监督,还处于“应付”的低级阶段。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增强,诉求表达渠道的多元化,以及执政观念的开明开放渐成趋势,媒体越来越强势,舆论监督在公共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把媒体当不存在,刻意回避舆论监督,不现实也不理智。于是,不少还没有正确认识舆论监督、也没有找到如何回应舆论监督办法的政府部门就像“挤牙膏”或者“堵枪眼”一样,你不动我不动,你一动我就动,显得很被动和无措。

  之所以说“应付”是对待舆论监督的低级阶段,是因为它看似成本很小,风险较低,其实危害极大。说到底,舆论监督只是手段,解决现实问题才是目的,政府部门真正需要面对的是公众利益,而非媒体。

  如果政府部门的出发点仅仅是为回应舆论监督,仅仅是为给媒体一个说法,而不是着眼于群众利益,不是踏踏实实地解决群体困难,那么媒体的地位被抬得越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就会降得越低。事后,群众不断地给报社打电话表达谢意,这既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错位,因为在他们看来,解决问题的是媒体,而不是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应该有这样的智慧和远见:即与媒体要形成良性互动,而不是被动“应付”,把舆论监督当作政府工作的一种有效补充,而不能理解成“披露”、“报料”,要学会利用舆论监督,而不应持一种“摆平”心态,希望离得越远越好。事实上,政府部门事务烦杂,疏漏几乎在所难免,利用好舆论监督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极佳路径。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