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破劳模终生制意在消除荣誉特权化

(2008-04-13 21:14:1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打破劳模终生制意在消除荣誉特权化

最新出台并实施的《铜陵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管理办法》中规定,该市总工会将每两年对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进行一次业绩考核,对群众满意率达不到60%的,取消一切待遇;对连续两次考核测评群众满意率达不到60%的,撤消其市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新安晚报》4月13日)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一旦评上,过去在一些地方是 终身享誉 ——这一旨在保持荣誉稳定性的制度设计,不仅违背了荣誉授予的制度本意,在实践中也暴露出重重弊端,严重浪费国家资源。从近年来的一些报道可以看到,极少数被国家授予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的人,甚至堕落成腐化分子。

“劳动模范”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经职工民主评选,有关部门审核和政府审批后被授予的荣誉称号。应该承认,在过往的几十年中,这一荣誉激励制度对我们的建设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任何制度都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如不能对其制度漏洞和缺陷进行有效的修补,如不能及时消除负面的因素,如不能根据社会的发展赋予时代新意,那么,制度本身就会异化,变质,甚至沦为既得利益者手中操控的牟利工具。

事实上,对于我们的荣誉授予制度,公众诟病已久,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信力不足。从程序上看,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荣誉的评选和授予没有做到信息的充分公开和透明,无论是候选人的提出,还是遴选的全过程,及最后的当选,都过于 神秘化,极不利于公平公正的实现,这显然已非真正的民主评选;二是官化形象严重。打开一些“荣誉榜”,人们会发现,大大小小的官员和领导占了大多数,而更让人吃惊的是,一些落马的贪官往往也是“荣誉等身”——荣誉演变成一种政治资本和政绩虚荣。

这两点,都指向了一个显著的变化:荣誉的特权化。前者是权力对荣誉的渗透,而后者则是荣誉对权力的过渡和伪装。从一定意义上说,荣誉授予已成为一种赤裸裸的利益分配,乃至抢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显然是话语权的强弱和权力的大小起了主导作用,而非贡献的大小。而究其根源,与“荣誉终生制”这一制度设计不无关系。一方面,终生制带来了荣誉的至高性,必然会诱发权力冲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受监督权,“一朝拥有,终生受用”,其激励意义无从体现。

因此,打破“劳模终生制”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消除荣誉的特权化,使荣誉回归荣誉,避免权力的染指。 好制度会使坏人变好,坏制度会使好人变坏。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一些荣誉称号的授予制度同样辩证地体现了这一制度常识。我们期待铜陵此举,能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内得到广泛推广。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8-04-13/095715346296.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