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展幻觉笼罩下的"不夜城"

(2008-04-01 21:09:2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发展幻觉笼罩下的"不夜城"

3月中旬,郑州市公布了《城市霓虹灯门头牌匾和夜景照明管理办法》,为打造“不夜城”,政府鼓励沿街单位安装夜景照明,并将给予一定的电费补贴。同月下旬,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视察郑州夜景时提出,要高标准整治好夜景照明,让郑州的夜晚亮堂堂。(<河南商报>4月1日)

郑州打造"不夜城"计划,招致了一些市民的不满乃至非议. 譬如光污染,高耗能等.数据显示,自实行夜景照明工程以来,耗电量惊人到"没法具体计算".但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表示反对,其中有一种声音很有代表性: 郑州的夜晚越亮,说明郑州的经济状况越好。

为佐证,有人搬出了卫星地图,图片显示,中国夜间亮度从东往西逐渐递减。郑州,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交通、商贸中心,并未呈现出中心城市的优势。对比北京、上海等城市,郑州的亮度更是显得黯淡。有网友据此得出结论,夜景照明应做到好上加好,郑州市的眼光不能局限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域,应放眼全国甚至全世界。

勿庸讳言,政府 背负着一定的压力和风险,执意 打造"不夜城"的出发点也正在于此. 在决策者看来,城市发展快不快,经济状况好不好,与城市夜景美不美,景观照明亮不亮有着莫大的关系.因而,政府在实施计划过程中,所造成的对市民私权利的侵犯,以及违背节约型社会的种种行为都获得了某种正当性,变得理直气壮.

问题是:如北京,上海等经济状况好的城市固然都是"不夜城",但能否反向推导出只要夜景搞得好,就一定是经济状况好?不能.正如有钱人都是衣着鲜亮的,但衣着鲜亮的却未必都是有钱人.有一句话更形象:王子是骑白马的,但骑白马的不一定都是王子,还可能是唐僧.这是一种很清楚的因果关系:夜景只是城市经济和城市形象的一个方面,一种衍生品,一个生动的注脚,并非不可或缺,也决不是全部,更不能当成经济发展的原始推动力.经济发展之后,搞一搞类似的形象工程,可以理解成造福于民,"与民众共享发展成果",但以打造形象工程来人为标榜经济发展,就只能理解成"劳民伤财".

毫无疑问,与近年来各地不断上演的形形色色的形象工程一样,此次"不夜城"项目也是发展幻觉笼罩下的产物,其背后的混乱逻辑是:经济状况不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而是表现出来,炫耀出来的.决策者凭着良好的自我感觉,以主观臆断的方式为民众构画了一幅"形势一片大好"的美丽图卷,至于民众到底品出了啥味,其实并不在考虑之内.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郑州早在 2002年就已开始实施夜景照明工程 ,但时至今日, 市内仍有近200条街道存在有路无灯的现象 ,而道路亮化也是今年才纳入计划, "年底前将全部亮起来。"不知这微小的民生现实,能否在城市管理者构筑的宏大远景上,戳出一个可供 观照和 反思的漏洞.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8-04-01/053615265253.shtml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08/0331/07/48BJV5FO0001122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