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务公开需要政府持续发力

(2008-03-03 21:45:22)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政务公开需要政府持续发力

2月29日,《漯河日报》在第二版用大半个版的版面刊登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等6家市直单位2008年要做的重点和主要工作。据介绍,从2月29日起,漯河市110家市直单位及驻漯单位将在报纸上陆续公开承诺今年的主要工作目标。同时,44家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要害”单位“一把手”还要在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做出公开承诺。(《东方今报》3月3日)

网络上一度盛行“晒”工资、“晒”年货,而现在,一些政府部门也开始在媒体上“晒”年度计划。这无疑是公众乐于看到的一种执政景象。这是漯河市继去年市直单位在媒体上公开述职后,又一扩大政务公开的新举措。不久前,昆明也曾在报纸上整版刊登领导干部的联系电话,引起一轮热议。

从公开述职,到公布领导电话,再到晒工作计划,公众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幅“政务公开”的路线图:层层推进,步步为营,一次比一次更大力度,一次比一次影响更深远。如果说“政务公开”还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至少,已成为一种趋势,正以某种坚定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拉近了民众与政府原本并不遥远的距离。

毫无疑问,这背后暗含政府的持续发力。政府对民众而言不应该有秘密,这是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内在制度要求。诸如领导干部的联系,政府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之类的基本公共信息,从本质意义上说其实就是面向公众,为公众而设的,理应让公众充分知晓和掌握。这既是实现对权力监督的必然路径,也是权力享有合法性、权利被尊重的起码前提。但就现实而言,“政府没有秘密”还没有形成制度共识,一些政府部门还不习惯将相关政务信息公之于诸,放在阳光下让公众品评和利用,甚至还可能将一些不利于己的信息捂着,盖着,人为设置障碍。从几次政务公开举措所引发的舆论反响来看,就可知道公众对此体会之感切。这不仅隔断了民众与政府之间正常的互动关系,也在客观上为渎职,失职,乃至腐败创造了条件。

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政府自身主动作为,并且持续发力。应该看到,任何一项改革或观念转变之初,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一些压力。譬如昆明公布领导干部联系电话,舆论反应就有弹有赞,漯河公开年度计划,有官员就表示了对“兑现不了承诺,该如何向领导和群众交代”的担心。某种程度上说,能不能顺利度过阵痛期,形成了政务公开能否继续下去的一个拐点。破解困局的唯一办法,就是将政务公开推进的更深入,更有力,以一种迅猛的姿态让公众和政府都能充分感知,政务公开乃是大势所趋,是执政理事的一个必然方向。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政务公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政务信息,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3-03/033315060827.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