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网络时代,辟谣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今天同时有几则政府辟谣的新闻:一是针对 有媒体称“中国正在研究废除独生子女政策”,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官员近日明确表示消息不属实。 二 是 针对近日部分地区出现的排队办理暂住证现象,北京警方表示,“3月1日以后不再办理暂住证”的说法纯属谣言。 此前几天——2月29日,因“燃油涨价”传言,北京许多加油站门口车满为患。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当晚通过电台予以澄清。(3月2日《新京报》、《京华时报》)
几则谣言或者说不实消息,分别关涉重大民生问题和政策安排,可谓个个怠慢不得。虽然政府部门就此已发布了权威的消息,以澄清事实,但由于传播的迅速,以及信息发布的相对滞后,负面效应业已形成,人们的生产生活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从中,政府部门应当有所反思。
“迟到的正义为非正义”,同样道理,珊珊来迟的辟谣,其实际效果也是要打上相当折扣的。一方面,政府不能及时做出回应,加剧了传言的散播,客观上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公众产生额外的联想。尤其是像油价、暂住证等方面与特定群体有着密切利益关联的公共信息,是非常敏感的,处理不当,可能会使公众对辟谣本身产生不信任感。譬如北京市政府对“燃油涨价”传言做出澄清以后,仍有不少司机继续排队。
“政府反应慢”,不仅仅是一个速度的问题,还暴露了政府对民间传言认识力不足,以及应对理念的滞后。中国的网民现有2亿之众,互联网已成为最重要最普及的信息传播、交流沟通的途径。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小道消息满天飞,谣言越来越多,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种未来趋势,也是政府部门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还应该认识到,在众多的谣言、传言和不实消息中,有一些纯属无中生有,恶意散播,有一些则是合理的猜测。譬如“停办暂住证”的传言,源于户藉制度的经常性修改,“废除独生子女政策”则源于在少数地区已所松动,“燃油涨价”更是已成为一种生活经验,在无法辩其真伪的情况下,公众抱着一种“宁可信其有”的态度,使传言愈演愈烈,实是人之常情。
这就决定了政府部门的辟谣,不仅要及时,还要讲究技巧,具备极高的说服力,不仅要要懂得“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公开”等基本道理,还须将这些原则细化,要摒弃那种事后“危机攻关”式的辟谣,而把辟谣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好相应的完善制度设计,更新管理理念,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
就现实而言,我以为政府部门有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对民意民情的充分掌握和了解。政府要做一个有心“人”,对人们关心什么,焦虑什么,想知道什么,应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在网络已成为基本工具的今天,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二是信息发布的常态化和权威化。在传言或谣言出现后,不明真相的人们应该通过什么渠道,听哪一个部门哪一个机构的信息发布,以及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有效传达,更利于澄清事实,都需要制度上的进一步明确。三是要加强事后的分析和研究工作。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谣言或传言,都是一次民意的反馈,对政府的政策安排和走向都是有价值的。因此,这样的查漏补缺,其实是对谣言的最积极的防御。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3-02/012013503689s.shtml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beijing/2008/03-02/021@074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