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过期慰问品”源于“变质”的政府诚意
“县长春节到县医院慰问病人时送的慰问品里有好多都是过期食品,民政局局长为这事被免职了!”28日,记者在通江县民政局一负责人处证实,是由于该局工作人员麻痹大意、审查不严导致这些过期食品经县长的手送到了病人手中的。目前,该县民政局局长王仁才、救灾救济股股长张武庭为此受到严肃处理,分别被免去局长和股长职务。(《华西都市报》2月29日)
县长特意赶在春节期间到医院慰问病人,原本是去送温暖,体现亲民作风的,却没想到慰问品中发现了过期食品,把人心送得“拔凉拔凉的”,颇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意思。
于具体负责的民政局长而言,这个职免得一点都不冤,如此不拿人民群众的利益当回事,还有什么资格做人民的公仆?于县长本人而言,显然也是颜面扫地,好心办了坏事。更重要的,还是政府形象和威信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局长可以撤了再换,县长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赢得群众的好评,打了折扣的政府形象又该如何才能恢复?
其实没有多少人在意那点慰问品,人们在意的是政府向公众传达的那份浓浓的关怀。春节期间领导们都很忙,能抽出时间来看看普遍百姓,本来已经做得很好了。政府真正需要送的,其实也不是什么慰问品,而是心意。心意到了,送什么并不重要。此事之所以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人们之所以感到很失望,乃是因为人们从过期的慰问品中,看到“变质”的政府诚意。
按民政局的说法,此事是由于 工作人员麻痹大意、审查不严而导致的。这种解释,未免太过轻描淡写了一些。买食品看看生产日期是最起码的常识,不妨问问这些具体办事的工作人员:你们为自己家买食品也是这样麻痹大意的吗?关键还在于没有把这事儿当回事,心里头没有装着百姓。从这个意义上说,县长虽然并不知情,但也别急着“表示震惊”,还是先检讨自己有没有问题。如果县长真的很重视这件事,下属还敢这么麻痹大意吗?如果县长在做类似慰问工作的时候,一直严要求高标准,还会出现“把过期食品当慰问品送出去”的尴尬吗?
一方面,想贴近群众,树立一个亲民的形象,一方面又不把事当事,漠视民众的感受,“慰问”也就难免沦为作秀,充其量不过是摆摆样子,走走过场而已。在这样的意识主导下,发生“送出过期慰问品”之事,实在不令人感到意外。退一步而言,这或许也是一件好事,让政府官员们有机会认真反思一下应该如何为官,怎样为民。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8-02-29/0610150444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