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非制度化生存下城管也是弱者
江西新余市城管人员小王和队友拆除占道的摊点时,被野蛮摊主持砖块砸伤头部。退役军人出身的小王严格恪守执法要求,对违规摊主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被打伤。见城管人员遭辱受伤血流不止,围观者反大声叫好。(《江南都市报》1月13日)
近两天,有关城管的新闻特别多。从湖北天门城管打人致死,到郑州行政执法人员殴打过路行人,再到眼下的这起事件,城管每每与暴力相联系,区别仅在于有的是城管打人,有的是城管被打。相比于城管打人致死事件,我以为这起“城管被打围观者反叫好”事件更能揭示矛盾在不断升级之中。
从新闻可知,江西新余城管人员小王与人们印象中的城管有着天壤之别,通常意义上,我们可称他为一个“好城管”。但遗憾的是,他的忍辱负重并未给城管这个群体带来什么好评,也没有给他个人带来任何回报,不仅仅围观者为他的被打叫好,甚至对事情真相毫不知情的网友也尽是嘲讽之辞。
或许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现实语境下,城管已无好坏之分,城管就是城管,永远站在民生利益的对立面。作为具体的工作人员,城管必须努力完成交代的任务,整顿好市容市貌,工作业绩以及切身利益与之紧密相联,而作为现实的管理者,城管难以避免与小摊小贩发生纠纷。这样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对城管的定位原本就处于矛盾之中。而在暴力冲突不断的大背景下,貌似强势的城管无疑就成了众矢之的。
学者孙立平在《权利失衡、两极社会与合作主义的宪政体制》一文中指出了非制度化生存的概念:即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缺少确定性,在遭遇某种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情况的时候,不是依据明确而稳定的制度安排来解决,而是依靠一次次的具体博弈。而结果,则取决于每一次具体博弈的特定结果。
显然,无论是城管执法人员还是小摊小贩,都处于非制度化生存状态,他们所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都是如此的缺少确定性,以至于他们只能在没有规则的前提下玩一种“零和游戏”。一方面,决策者完全没有厘清市容市貌与民生利益的价值秩序,便贸贸然把城管推向了前台,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到生存底线,小摊小贩也不可能束手就擒听之任之,而日益强大的社会舆论是其坚强后盾。其结果就是,人人都怀揣最大的恶意,以对抗的姿态去争取一次次孤立的胜利,道德,良心,职业操守,也就不得不一次次成为可笑可怜的牺牲品,去成全那种“他人的损失就是我的收益”的畸形社会心态,乃至最后,没有人是胜利者。
在我看来,当务之急,并不在于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职业道德,当发生暴力事件时,也不要急着去谴责谁对谁不对,而应该对当前的城管制度作一个全面的反思或者说检讨。事实上,城管何尝不是这种制度下的牺牲品呢?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8/0113/12/423BU9C60001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