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牌城市不宜居的发展困局

(2007-10-12 01:46:16)
标签:

时事评论

 

品牌城市不宜居的发展困局

 

中国城市论坛2007北京峰会今天发布的国内首份《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显示,我国四大直辖市排名居前,但从单项指标看,这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也存在一个“软肋”——在宜居指标方面得分都比较低,特别是置业成本的得分均为负数。四大直辖市的问题,也是正在发展中的许多中国其他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青年报》9月12日)

 

最具品牌价值的城市却不宜居,这是一个讽刺。在今天,城市的功能越发强大,城市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我们已经很难给城市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归根结底,城市是人的城市,是人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如果城市让置身其中的人感到不宜居或者“居不易”,那就如同最现代化的电器却最不好用一样,所谓的“最具品牌价值”是要让人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城市属于千千万万固守在这里的普通民众,而不是居无定所的商人,游客和学子。

 

宜居是必须坚守的民生底线,是城市发展最核心的内容。如果城市不宜居,那么我们只能说这个城市的发展是不健康的。宜居包括多层次的内容,而住房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生活在“品牌价值城市”排行榜前列的城市里的人们,都会看到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他们最有深切体会最为关注,恐怕还是能否有一个安身之地。而正是这些城市,房价已经到了可称之为疯狂的地步。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8月中旬联合发布的二季度房价指数,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二季度同比上涨6.3%,北京五环路以内住宅期房均价过万元。“居者有其屋”的基本保障都无法实现,他们会为这个城市感到自豪和荣耀吗?“最具品牌价值”又与他们有关吗?

 

这便是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困局。相当长的时间以来,我们的城市都在坚持一种片面的发展思路,一味地追求GDP指数的增长,随之带来的是招商引资的火爆,不惜代价地打造城市形象,这必然会导致城市最基本的价值观的失丢——忽略以人为本,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来维持城市的表面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之所以不宜居,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宜业,宜商,宜游为代价换取的。

 

纵向比较,从这份排行榜之中,我们还能深切感受到一种相对的剥夺感。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在宜商,宜学,宜游等方面能够名列前茅,并不完全是其自身发展所带来的结果,而更是由于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所造成的。资源毕竟是有限,当资源过多地流向某些城市的时候,其它城市必然欠缺。而这些城市在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之后,又并没有适当地反哺其它地区,这就形成了一种“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马太效应。应该说,这是极不公平的。

 

城市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城市的发展也必须均衡。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说,一个社会,只有当弱势者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成为主流价值观时,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房价持续上涨将增加企业的商务成本和个人的居住成本。一旦达到某个临界点,企业从城市优良的商务环境中得到的好处赶不上商务成本的支出,企业就要考虑搬到商务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个人也可能依据同样的原理搬离该城市——这为我们的城市尤其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敲响了警钟。

 

新闻链接:http://zqb.cyol.com/content/2007-09/12/content_189044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