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像对待戴俊一样对待见义勇为者

(2007-08-03 01:33:05)
标签:

时事评论

 像对待戴俊一样对待见义勇为者
 
近日,西安到处传颂着民营企业家戴俊为救一名遭抢劫打工妹而献身的事迹,许多素不相识的市民赶到戴俊家中拜祭。6月30日出殡当天,3000多人自发来到殡仪馆,只为能够送他最后一程。(《新京报》7月2日)
 
在见为勇为精神稀缺的当下,企业家戴俊舍身救人的义举不仅感动了西安,也感动了中国。出殡当天,3000多素不相识的群众自发来到殡仪馆,只为送英雄最后一程,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样令人感动的还不仅于此:事发后,全国各大媒体迅速展开报道,公众也通过各种渠道相互传颂着戴俊的事迹。西安市莲湖区政府决定授予戴俊“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给予2万元奖励。目前,西安警方已成立专案组,悬赏10万向社会征集线索。
 
英雄已逝,如何尽最大的努力来告慰英灵,让英雄走的不留一丝遗憾,是我们活着的人能做的,也是该做的。然而此时,笔者还是想提出一个不合时宜的问题:戴俊为我们树起了一个榜样,我们固然都应该像戴俊一样见义勇为,但每一个见义勇为者都能享受到像戴俊一样的“衰荣”吗?
 
答案是令人伤感的。正如你我所知,和见义勇为同样稀缺的是,我们对见为勇为者的救济。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互联网上随便一搜就有成千上万之多,“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字眼充斥着我们的视野,也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个例子是:一位救了十几个落水者的农民,在政府表彰大会上,竟被当地领导赶下了主席台,原因是座位不够!当然,这只是一个特例,更为普遍的现象是:见为勇为者付出了生命健康的沉重代价,但凶手却依然逍遥法外,而对他们或者他们的家庭经济补助却是杯水车薪,甚至分文未见,时间一长,他们就沦为被遗忘的角落,只能默默承受长久的痛苦。
 
不可否认的是,戴俊之所以能得到公众、媒体和政府部门如此对待,与其“企业家”的身份密不可分。在富人阶层整体评价普遍下滑,甚至“为富不仁”成为公众思维惯性的特定时代,“仇富”情节不可避免地在社会上滋长。在此背景下,戴俊的出现,准确点说是一个身价达千万的民营企业家的出现,因为反差太过强烈,有力地震憾和冲击了公众心理和情感的盲点:这太难得了,太了不起了——背后的潜台词隐约可见:富人见为勇义要比普通人更伟大,更值得尊敬,以至于我们必须做到最好,小心呵护才行。这一点,从媒体反复着重强调了戴俊的身份就可见一斑。
 
事实上,当戴俊路见不平出手相助的那一瞬间,他肯定没有想过自己是千万富翁,他只是把自己当做一个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普通公民而已。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普通公民见为勇为之后应该享受的这一切,却只有少数几个像他一样的人才享受到——像对待戴俊一样对待所有的见义勇为者吧,这或许是对戴俊最好的悼念。
 
新闻链接:http://news.thebeijingnews.com/0567/2007/07-02/015@273520.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