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中共福建漳州市纪委、漳州市监察局联合发文,通报关于漳州市安监局副局长严建国殴打他人的查处情况:给予严建国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调离市安全生产监督局,不再担任市安监局副局长职务。此前,严建国因酒后误认一女子为“三陪小姐”,并对其质问和殴打。(《广州日报》6月5日)
安监局副局长酒后打人事件,曾经激起广泛的民意激愤。事件曝光后,尽管严建国本人试图辩解,但从查明的事实来看,情况基本属实。这也意味着,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有关部门给受害者和所有关心此事的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严惩打人者。然而千呼万唤,姗姗来迟的处理结果又一次让我们失望。
“调离市安全生产监督局”,这显然是告诉我们,对严建国的处理结果有着多种可能性。他即可能因为此事而降职降级,也可能平调至其它部门和单位,甚至还有可能因此变相升迁,但不管怎样,严建国将继续担任领导干部,继续手权一定的权力则是不争的事实。我相信对这样的处理结果,严建国本人肯定多少还有一些触动,但对公众而言,显然是无法接受的。正如一位网友所言:这和罚酒三杯有什么区别?
应该看到,因为打人者的特殊身份,公众对打人者的谴责,不是停留在“酒后打人”和“误认三陪小姐”等表层问题上,而在于“安监局副局长”的身份与其“流氓”行为之间的强烈反差上,这是最不能让公众心情平复的一点。也因此,这起事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不仅仅是对受害女子的身心伤害,而是领导干部阶层整体形象的受损,以及公众信任度的下降。更重要的是,这起事件还涉及到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权力约束等诸多具有现实针对性问题,结合当前的大背景,尤显突出。因此,这样一个含混不清语义不明的暖昧的处理结果,不仅是对受害者是一个极不公平的,也无疑是对民意的极大愚弄。
不得不佩服有关部门的勇气,运用高超的“行政智慧”,将一起如此引人注目的事件作了一种“软”处理,一方面试图平息众怒,另一方面又能“保护”好做了错事的领导干部。其出发点可谓善意,但最终的指向却令人堪忧。虽然这种“小聪明”太容易被公众识破了,看看网络上千条的跟帖知道,这是多么荒唐的事,然而我们却不得不面对的是:严建国的“酒性”何时再发作?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7/0605/09/3G7BCVHH00011229.html
前一篇:城市管理的成本不应由弱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