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 |
“状元扎堆北大”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缩影
中国首个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近日出炉,报告显示:1999至2006年,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高考状元最多,有315人,约占总数的56.05%。选择清华大学的状元有195人,居第二,18位高考状元到香港求学。调查显示,80%以上的高考状元就读的专业都是热门专业,如经济管理、生命科学、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新华社5月14日)
在一个注意力的时代,上名校,就读热门专业,无疑是一个考生的理性选择,高校状元当然也不能免俗。但是很显然,造成如此之高比例的高考状元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北大,清华,原因决不仅于此。也许我们应该重新思考这样一个命题:北大之大,究竟大在何处?
北大,清华毫无疑问中国高等学府这座金字塔的塔尖,这一点从国内各类高校排行榜以及媒体曝光度就知道了。悠久的历史,名家辈出的事实,固然是北大,清华藉以骄傲的先天优势,但真正确立和巩固其塔尖地位的却是可以获取更多教育资源的后天优势。无论是财政投入的比例,还是相关教育政策的出台,北大清华都要远比国内其它高校更受青睐。尤其是近此年来,国内高校普遍掀起一阵“争创世界一流高校”之风,北大清华当仁不让地成了其中的引领风潮者。究其根源,一方面是“树典型”的习惯思维作怪,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受,北大清华的确有比其它高校更强的“吸纳”资源的能力。
这一现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不仅仅是地盘更大了,楼更高了,更突出表现为一种教育竞争上的不公平性。具体到招生环节,北大清华相比于其它高校,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度。而面对学校的强势,高考状元们也不可能不将此与自己今后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相联系,做出一种综合考量。而这样的考量,很可能已经与自己的专业志向和职业理想无关,仅仅是一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本能反应。因此,北大清华等处于塔尖地位的高校事实上处于一种霸权地位:我优先选择,剩下的再给你们。
其实和市场经济一样,教育领域也需要合理有序的竞争,才能保持一个不断向上、锐意进取的局面。但是,倘若竞争的公平底线一再后退乃至被外在力量抹杀的时候,竞争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这将极大地挫伤其它竞争者的积极性,进而造成整体的衰落。而且毫无疑问,最终受害的只能高校学子。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是,尽管北大清华汇集了国内最顶尖的精英人才,但在整体水平上似乎并没有表现相应的优势,相反,国人对北大清华的质疑之声却频频见诸报端。
靠一两所知名学府,支撑不起中国高等教育,精英毕至,是对人才的一种极大的浪费。可以说,过半数的高考状元选择上北大,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也是现在高校体制弊端最直观的一种体现,这需要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深刻反思。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7/0514/08/3EEKMG2F000112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