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装甲巡逻”看民警“过劳死”

(2007-04-17 00:25:29)
分类: 时评

从“装甲巡逻”看民警“过劳死”

昨天中午1时许,25岁的刘欣与男友在科园四路路口等车,两辆主体为白色的装甲车悄然从她身边驰过。“好酷!”刘欣挽住男友的胳膊,喊出声来。(《重庆晨报》4月5日)

有关人士这样描述装甲巡逻车的功效:一是它容量大、机动性强,能快速将大量警力运送到目的地,二是高大、刚硬的形象,对于震慑犯罪分子、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十分有利。坦白说,这种正儿八经的解释远不如市民发出的两个字来得更为精辟和贴切:好酷!在笔者看来,与其说装甲巡逻车是为了保护城市安全,不如说是在为城市添加一个奇特景色。

如果今天不是看到另一则新闻,恐怕我对装甲巡逻车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花架子”、“形象工程”的层面: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记者从公安部获悉,2001年至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2718名民警牺牲,而“过劳死”已成公安民警头号杀手。目前,公安部正着手建立公安民警职业安全和健康保障体系。据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说,当前公安民警因公伤亡医疗政策不完善、医疗费保障不力、公安英烈家庭生活困难等问题十分突出。

诚然,造成公安民警“过劳死”的原因有多方面,譬如警力不足,职业风险高,任务重,导致的压力过大等,但归根结底,经费不足才是根源所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审视重庆市“装甲巡逻”的奇观,我们不仅无法轻松地发出“好酷”的欢呼声,反而感到一股浓重的压抑感:在全国基层民警普通经费不足的前提下,是不是有必要搞这种好看而不好用的“花架子工程”?退一步而言,即便装备上的改进对于维护社会治安有一些功效,但与民警的身体健康相比,敦轻敦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钱花在最需要花的地方,解决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从人性化的角度说,还是从治安管理的最终目的来说,“人”才是核心因素,只有妥善地解决了公安民警们的后顾之忧,才是城市稳定的治安环境的最好保障。

当然,即便是没有引进“装甲巡逻车”,也不意味着基层民警经费不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毕竟几辆装甲车再昂贵,也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在“面子”与“里子”,人的因素与装备的豪华之间的政策考量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关决策者的价值取向。谁都不希望看到,当一些基层民警长期积劳成疾,甚至“过劳死”频发的时候,一些地方却把大把大把的钱放在装点门面上。

新闻链接:http://zqb.cyol.com/content/2007-04/05/content_1723426.htm

http://news.sina.com.cn/c/l/p/2007-04-05/013012697376.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