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有多少词汇被生活曲解?

(2007-03-21 00:59:32)
还有多少词汇被生活曲解?
 
昨天在王府井新华书店给孩子买了本《咬文嚼字全集》字典,翻看时发现书中对“陪客”一词的解释是“妓女接待嫖客”。后来查证,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是“主人邀来陪伴客人的人”对此,新世界出版社总编室宁先生回复:作为词语解释出现在工具书中妥当与否有待进一步商榷,会将此问题反映给编审人员。(《京华时报》3月20日)
 
汉语的魅力之一,就是含义的多样性,一个词汇可能有好几个不相关的意思,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还会随时增加或者删减,相互之间也会换位,至于哪一个意思才是主流的,并不是确定不变的,而完全取决于当时人们的理解和认同。
 
“陪客”到底是回归“主人邀来陪伴客人的人”的本意,还是遵从“妓女接待嫖客”之新意,其实并没有争论的必要,重要的是现在的人们对这个词究竟抱以怎样的认识。也许从一定程度上说,我们可以指责作者工作态度不够严肃,以至于发生了这样的导向性的错误,但事实上,现在有多少人看到“陪客”这个词,潜意识不会犯同样的“导向性错误”呢?
 
可以拿来作比较的,就是“小姐”这个著名的例子。“小姐”曾经是一个中性甚至褒义的词汇,但在近十来年里,“小姐”已经彻头彻尾地成了一个贬义词,以至于如果你叫某人为小姐,她会不加思索地跳起来:你才小姐,你全家都是小姐!也许今天我们还会固执地把“小姐”解释为“对年轻女性的称谓”或者“古代有钱人家的千金”,但谁又能否认,这个词的原初意义已经完全被篡改,此“小姐”已非彼“小姐”?
 
错的不是作者,更不是词汇,而是我们的生活本身。就像我们无法改变时间的流逝,无法阻止历史的演进一样,我们也不能回避词汇意义的变迁,这是基于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而得来的,也是现实生活给予我们的直接而及时的信息反馈,真实而又贴切,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愿意看到。试问,如果不是“卖淫嫖娼”现象的日益增多,如果不是我们周围处处渗透着类似的信息,如果我们的道德阳底线不是持续后退的话,诸如“陪客”、“小姐”之类的词汇会被如此曲解吗?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的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被生活曲解的词何止“陪客”,“小姐”?贪污腐败的严重,导致人们对官员阶层产生了极大的信任危机,干部何尝不可以解释成“只图个人享受,不顾百姓死活的人”?许多学者不专心于学术,整天只知为金钱奔走,为权贵效劳,何尝不是在向“走狗”之意靠拢?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人们都会这样骂人:你才学者,你才干部呢,你全家都是学者,你全家都是干部!——很多事情就是这么不可想象,却又如此合情合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