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动河北的英雄为何会被当地政府封杀?

(2007-01-25 22:31:01)
感动河北的英雄为何会被当地政府封杀?
 
从打工妹到被拐女,从乡村代课教师到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这是河南襄城女孩郜艳敏12年的人生经历。然而当她的传奇经历被媒体报道后,当地政府认为她揭了“家丑”,便迁怒于她,她险些被辞退。1月8日,当她手捧“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奖杯回到村里后,她面对的仍是当地政府的淡漠。(《东方今报》1月25日)
 
正如“感动河北”颁奖词中所说:她的内心又是慈悲的,她以坚忍的姿态接受了不公平的命运,用宽容回报着山村,用爱点亮了40多个穷孩子的前程。——郜艳敏,一个柔弱而又坚强的女子,把不幸化为力量,用自己的爱换来了别人的希望,本应接受我们所有人的最高敬意和掌声,然而回到现实中,不幸却再次扑面而来:当地政府对她冷漠,抵制,乃至封杀。
 
我们不禁要问:她感动了整个河北,却为何感动不了当地政府?理由竟是如此可笑而荒唐:当地政府认为她揭了“家丑”!看看这是什么样的“家丑”:贫穷,教育投入不足,适龄儿童缀学,临时教师待遇极低,买卖妇女现象严重……这哪里是什么“家丑”,这分明是当地人民群众苦难生活的真实现状,分明是发生像郜老师这样的悲剧的根源所在。试问:这样的“家丑”是揭好还是不揭好?是捂起被子固守着贫穷和苦痛好,还是让更多的知道,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寻求一条求生之道好?答案不言自明,可是我们的父母官们怎么就不知道?
 
不是政府官员们不知道,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最起码的痛感。可以想象,他们自己不会贫穷,不会被拖欠工资,他们的子女不会缀学,他们不需要花钱才能娶上媳妇,老百姓的死活与他们何干?更重要的是,与百姓之苦比起来,他们认为面子更重要,官帽更重要,政绩更重要。因此,与其说他们怕揭了“家丑”,不如说他们怕的是揭了官帽。于是,在民生利益与自我利益之间,他们毫不犹豫地会选择后者,宁“捂”不“揭”,宁愿让悲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持续下去,也不容自己有丝毫的损失。很显然,当地的现状被媒体报道之后,压力和指责也随之而来,他们自知难辞其咎。也正是出于这样一种扭曲的为官心态,他们视郜老师为眼中钉,百般刁难,甚至欲除之而后快。
 
可以这样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些没有痛感,无视百姓利益,整日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政府官员,才会造就今日当地之现实,正是因为以来地方政府一直采取捂住“家丑”以保护少数人利益的政策,才会出现郜艳敏这样的平民英雄。从这个意义上说,郜艳敏现在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一份沉重的压力在心头:当地的情况何时才能得改观?郜艳敏式的悲剧会不会重演?那四十多个穷孩子刚刚看到的一丝希望之火是否很快会熄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