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岂能满嘴“跑火车”?
去年3月,石家庄园林部门曾在媒体公布《5块街旁绿地“五一”添新景》。去年5月,他们又在媒体承诺“3块绿地月底开放”。但时至今日,经过多次走访发现,有的绿地仍没有正式开放,有的甚至连影子还没有。日前,在河北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16位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名为《绿地好看,却难兑现——石家庄市政府公布在市中心新添5块绿地未兑现》提案。(《海峡都市报》1月22日)
石家庄园林部门就像是和市民开了一个并不幽默的玩笑,两次公开做出承诺,一次比一次认真,最终却没有兑现,“甚至连影子也没有”。固然,没有等来期待中的绿地,市民们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然而在我看来,这起事件中最受伤害的,其实并非市民,而恰恰是政府部门自己——诚信何奇珍贵,岂能如此轻视?
客观地说,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出于种种原因,我们不能苛求政府部门做出的所有行政决策都能保证百分之百地得到实行。但前提是,政府部门必须通过合理的途径,及时地给公民一个合理的解释,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但就此事来说,实在令人失望。开放几片绿地,于民有利,于社会有利,做到也绝非难事,石家庄园林部门非但没有兑现承诺,反而一副装聋作哑的架式,甚至在事过近一年之后,也没有给市民一个合理的“说法”。
事实上,从这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窥见政府部门的诸多积弊,譬如决策制订的草率,落实机制的不健全,以及治政理事的严重不负责任等等,但最为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政府部门缺乏应有的诚信。
在一个越来越开放和进步的社会,我们应当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维系政府与公民之间和谐共处的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也是政府自身实现良性运转,提高行政效率,树立良好形象的核心动力。正如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会受人鄙视,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会遭到消费者的抛弃一样,一个没有诚信的政府也必然会付出极大的代价。政协委员们说,“绿地事小,政府形象事大”,其实只是说到一个方面。作为社会的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不仅要关注自身形象,还应具有更多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倘若不能做到言行一致,有诺必践,而是满嘴“跑火车”,由着性子乱许诺空许诺,将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小而言之,政府部门的威信和尊严受损,降低其在公民心中的地位,大而言之,则最终失信于民。
诚信缺失的根源在于“责任”缺失。类似于石市园林部门这样“重承诺,轻兑现”的现象,在其它一些地方并不少见。问题是,除了河南,海南等少数地方,许多地方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责任机制,用制度和法律的力量来对其进行约束和惩罚,以致于一些地方政府完全割裂了承诺与兑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甚至仅仅将漫天承诺大夸海口视为一种涂抹政绩骗取民意的手段——显然,打造“责任政府”,“有诺必践”是最起码的要求。
后一篇:道德感化是刚性法律的有益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