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困难找政府”无损于英雄的伟大

(2006-12-24 22:28:50)
“有困难找政府”无损于英雄的伟大
 
每天只吃两顿饭,生病了不敢去看医生——你能想到这是爱心大使丛飞父母的生活吗?近日,一位市民去看望自己崇拜的偶像丛飞的父母时,忍不住泪流满面。他说,自己一定会像儿子一样照顾丛飞的父母,但他力量有限,希望社会也能一起帮助丛飞的家人。(南方新闻网12月22日)
丛飞去世后,政府给了他家人20万元还清了住房款,社会各界也通过不同的形式给予了他们的帮助,所以我并不完全认可许多网友在新闻跟帖中所说的“人走茶凉”,尽管他们也是出于好意,更无法赞同将丛飞父母如今的生活困境,简单归咎为一场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
“不希望给儿子脸上抹灰”——在我看来,丛飞父亲张万军对记者所说的这一句话,已经透露出了真正的问题所在。在父亲眼中,丛飞是个人人敬仰的英雄,是个无私奉献却从不曾求得回报的爱心大使,作为家人,他们也应当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尤其是在政府和社会已经给予了很多的情况下,他们更加羞于谈钱,耻于求助,即便是三餐不保有病不能医,生存都成问题,他们也只能三缄其口沉默是金,否则,便有损于英雄的伟大形象。这是一个善良老人的朴素愿望,但某种程度上,这何尝不是舆论和旁观者们达成的一种可怕的“共识”?也许看到丛飞父母今日的困境我们都会难过,但如果他们真的向政府和社会提出了要求,难保不会有异样的目光投过来。
历史上,我们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度,但现实中,我们又处在一个英雄稀缺的年代。所以我们都在呼唤正义,渴望英雄的出现,以至于我们对“英雄形象”的理解常常会发生“失真”和变形。四十多年前,雷锋的一张戴手表的照片都无法公开,今天当然不会再出现这样的事,但谁能保证那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已经消失?“不希望给儿子脸上抹灰”,无疑就是在这种无形压力下的一种两难抉择。
我赞同有人这样说:英雄的亲人和后人,不能因为英雄的缘故,就理应靠政府来过生活,靠社会来过日子。但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和一个未成年人,没有一个有劳动能力,这个家庭是不是政府救济的对象?当他们三餐都不能保障的时候,有没有理由向政府和社会提出要求?其实,无论是不是英雄的家属,“有困难找政府”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权利,也是政府和社会的应尽职责。事实上,丛飞如果没有把钱捐给他人,他的父母原本可以生活的很好。所以退一步而言,政府即便给予他们一些特殊待遇,也未尝不可。这不仅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会促进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