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杀灭蚊子与系统论

(2009-04-16 10:09:51)
标签:

疟疾

蚊子

系统论

抗药性

农药

杂谈

分类: 学界风云

《经济学人》份量十足,每周我都还没看完,新的一期又来了。并不是我对经济学特别内行,而是其内容五花八门,甚至连每期都有的讣告都能让我学到新的知识,也难怪我读得津津有味了。最近有一篇文章讲到疟疾防治,居然和我感兴趣的系统论有交集,可见学习每时每刻不可放松。

 

疟疾近年来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疟疾每年要夺去1百万人的生命!妈呀,赶得上艾滋病了。谁想到科技发展的今天,这种传染病杀伤力还如此惊人。我这样一辈子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从来没有见识过疟疾,只记得父亲提起湖南地区叫疟疾为“打摆子”,形容其忽冷忽热的症状,在卫生状况不佳的地区特别流行,因为传染疟疾的是罪大恶极的蚊子。解决方法,简单的一想,不就是杀灭蚊子嘛,清除积水消灭其繁殖地,大不了用农药全面扑杀,哈哈,搞定!

 

可是,这真的可以一了百了吗?系统论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时间。农药用多了,有些蚊子就产生了抗药性,等那些无法抗药的蚊子死光光了,这些超级蚊子可不独大了嘛,繁殖的比以前更凶,而且他们传下来的基因全部抗药,因此农药长期来说就是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能不能另辟蹊径呢?宾州大学的几个教授就从疟疾的发展阶段展开研究,原来蚊子也得叮了疟疾病人才会得到疟疾病毒,因此,只有母蚊子才会带毒。当它们带上毒后,还得14天左右的时间,病毒才会从它们肚子里转移到它们的唾液里,那才可以感染下一个被叮的人。所以简单的说,就是老母蚊子才是扑杀的目标。只杀老母蚊子还解决了抗药性的问题,因为这些蚊子已经繁殖过几代了,它们并没有抗药性遗传给它们的后代。

 

剩下的问题自然就是怎么区分公蚊子、母蚊子以及他们的年龄了。最简单的办法其实是降低农药的浓度——只杀年老体弱的蚊子足矣。更复杂也更环保的办法,是发展“生物武器”,比如某些菌类可以用10天左右慢性毒死蚊子,能够在蚊子体内疟疾病毒有传染性之前将其杀死,但给予其充分的时间繁殖后代。

 

想起几十年前我国有过“除四害”的大型活动,后来才发现麻雀根本不是祸害,而是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且蟑螂也真的是“小强”,怎么用毒都杀之不绝。看来什么问题,都不可简单粗暴的对待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