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邓浩志
邓浩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864
  • 关注人气:2,7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经济冷,楼市、股市热?

(2009-05-15 08:44:20)
标签:

房产

分类: 地产经济研究

为何经济冷,楼市、股市热?

 

    全球各国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都在下滑,包括中国。尽管有不少人已经抛出经济触底的言论。但站在最低的位置并不能说明不会出现更低。所谓“触底”必须由日后数月经济指标的回暖来确认。同时,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以欧美为首的西方经济体系不复苏或稳定,中国单靠自身的内需,很难实现所谓的“V”型反转。奇怪的是,在实体经济前景不看好的时候,中国的股市,乃至全球股市都在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快速上涨的行情,就中国而言。股市比年初上涨了60%多。商品住宅市场也在今年2月份以后出现了成交量大副增长的势头,到底原因在那里?

 

信用与信心制造了经济的繁荣

    我们分析原因前先引入一些基本概念,首先说说信用和信心问题。当经济繁荣的时候,消费者因为对前景有信心,于是增加消费支出,企业也因为市场活跃而对前景充满了信心,于是选择扩张投资,市场便因此繁荣起来。这个时候银行也乐于放贷,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都通过信贷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其规模。在信用的支持与推动下,投资与消费不断你追我赶,信用也不断膨胀。于是出现GDP上升 → 信心膨胀 → 消费上涨 → 产能增加 → 市场繁荣 → GDP继续上升这样一个循环。整个经济的规模因此不断扩大。这个时候泡沫便出现了。但信用膨胀不可能无止境地一直发展下去。终于有一天到达一个临界点,于是泡沫就破掉了。经济不景气又重新回来了。

 

需求萎缩与维持需求

    人的需求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维持生命和基本社会生活所必须的,诸如:衣、食、住、行等。这种需求对生产力要求其实不高,较容易满足。我们暂且称为“实需求”。第二种需求是被商品生产企业所制造出来的,企业为了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卖出去,会通过各种推广手段告诉消费者,你有多么需要这种产品,这种生活。名牌的时装、高档轿车、豪宅、消遣娱乐消费等等就属于这类,我们暂且称为“虚需求”。在商品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消费者也在潜移默化中觉得自己的确需要这些虚需求。这个时候消费者通过信贷提前满足了这些需求。而信贷又让生产企业扩大生产,满足日益增长的虚需求。市场因为供需两旺而变得繁荣。而实需求于虚需求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当泡沫破裂、经济前景不看好的情况下,消费力迅速萎缩,虚需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大量消失,然而企业的生产能力仍然存在。于是产能过剩出现。于是商品供大于求,于是通货紧缩。

 

实体经济冷,资本市场热的原因

    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出现让全球政府、学者无所适从,为避免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所可能出现的政治危机,各国政府第一反应是先拉住需求,避免需求下滑过快。于是政府开始给市场投资大量的资金,手段无外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选择了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等等。以增加市场M2的供给量。财政政策则直接通过财政储备实现定点投入。

 

    增加供给的这笔钱分两路流入市场的,一部流入消费者手中,一部流入投资系统当中。流入消费者手中的一部效果一般,像旅游券这类的拉动力还是有限,家电下乡也因为操作问题起不到预计的效果。流入资本市场的一部出现了问题,这批资金陷入无路可走的境地。由于利率太低甚至零利率,所以资本不会选择进入金融系统。用于扩大再生产也不可能,因为现在本身就已经是产能过剩。于是这些钱开始流入资本市场,相对而言,股市、楼市还是有一定操作空间的,于是股市上涨了,于是楼市的成交量也大幅放大,不少项目也往上提升价格。

 

    但是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实体经济仍然没有实质性的好转,产能过程的问题仍将困扰,失业率可能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收入下降,导致需求更加不足,恶性循环可能继续。本应投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去进入了资本市场,无疑使得经济复苏更加困难。所以现在说经济已经见底,显然过分乐观了。

 

    或者这场危机真的必须经历痛苦的高失业,必须经历大量过剩的生产力被破坏(大量公司倒闭)社会供求才能重新取得平衡后才能够有复苏的机会?谁都不会愿意。但面对可能性我们还是应该积极准备。

 

 

 

文/邓浩志

2009年5月1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